原標題:“老通城”帶來“新夜態” 百年吉慶街改造全面完成
吉慶街項目三期地塊上,由武漢老通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老通城·通城印巷開門迎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1月16日,江岸區吉慶街上人來人往。吉慶街項目三期地塊上,由武漢老通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老通城·通城印巷已于近日開門迎客,新吉慶街改造全面“畫圓”。8棟民國風情特色的建築群中,中式調酒、跳舞俱樂部等“新夜態”紛紛入駐,迅速聚攏了大批年輕人。
《生活秀》中的人間煙火氣
100多年前,漢口開埠興源,吉慶街周邊是漢口華商上下協力打造的“模範區”的典範。上世紀90年代,吉慶街的消夜飲食、娛樂演藝時興一時。
“當時池莉的小説《生活秀》問世,接著又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全國人民從此知道了吉慶街。”知名城市歷史研究專家、作家胡榴明回憶,滷鴨脖、竹床陣和吹拉彈唱的藝人、夜以繼日的大排檔文化,成為武漢的名片。“這一片‘不服周’的煙火人間,熱辣辣地鑽進各地渴望自由、開放的人的心尖。”
百年間的歲月變遷,老通城酒樓是這條老街巷最重要的見證者。近年隨著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走紅,這份噴香誘人的豆皮,已不僅獨屬於漢口老居民,也成為不少外地學生、遊客的“心頭好”。
“這些年的食客中,我看到最小的是抱在懷裏的,年紀大的是家人推著輪椅來的。”武漢老通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直營門店店長姜航説,每年該店接待食客超50萬人次。
汪玉霞的糕餅、老萬成的酸梅湯、蔡林記的熱幹面、談炎記的水餃……談起吉慶街上的名吃名點,正在老通城排隊的安徽籍徐同學如數家珍。“自從在武昌上大學後,每個月我都會帶同學來這邊逛逛,這裡也是我帶親戚朋友遊覽武漢的第一站。聽説吉慶街三期開放了,我們準備吃完就去探探路。”
68家首店入駐
同一時間,在老通城·通城印巷中心,MAO Livehouse武漢店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舞臺上,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燈光和音響。
“春節後就能和武漢樂迷們見面!作為全國最知名的現場音樂演出品牌之一,我們將武漢首店落子吉慶街,正是看中這裡全國知名的夜文化,以及海量的年輕人流。”門店店長塞薩介紹,目前該店2000平方米的雙層場地,最高可同時容納千人觀看演出。
緊鄰MAO Livehouse的草木郵差則憑藉“日茶夜酒”新模式迅速走紅社交平臺,2024年底試營業的第一週,每天下午開始便座無虛席。
草木郵差創始人黃嵩介紹,針對新一代消費者的特點,該店將傳統文化深度融入餐食和服務。現場烹茶會添加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茶點則是在法式甜點的基礎上,結合中式風味研發的新品。店內還會不定期舉行詩會交流、國風舞蹈表演等活動。
作為武漢市現存文物保護建築、優秀歷史建築保留最為完好、最為集中的區域,江岸區近年來在活化利用建築上持續創新,老建築、裏分不斷“火出圈”,消費目的地接連“上新”。僅在2024年,鹹安坊二期開放後,已吸引68家地區首店入駐;115歲的巴公房子煥新升級,成為遊客來漢“遊必於是”的新地標;保元裏中,沉浸式演出《保元風雲》吸引約1.1萬遊客前來觀演、遊玩……
“西有江漢路,東有黎黃陂路,腳程不過10多分鐘,都是當下武漢最火的打卡地。地處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中心,我們對新店的發展很有信心,今年計劃執行各類演出150場至200場,讓更多海內外知名樂手、樂隊點亮老漢口。”塞薩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