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2-14 17:27:03

  聽譚門京劇、賞非遺技藝、著漢服銖衣、觀國潮戲法、看舞龍舞獅、逛南橋市集、品特色美食……近日,為期三天的江夏新時代文明實踐之“我們的節日·元宵”——2025非遺鬧元宵·江夏有好戲系列活動在武漢江夏譚鑫培公園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與遊客前來觀賞,共同感受非遺國粹的魅力,共享元宵佳節的喜悅。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省級非遺項目金口草把龍表演 攝影 舒威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活動現場人潮如織 攝影 吳純

  據了解,江夏區文化部門將江夏的特色文化資源與元宵節團圓的美好寓意融合,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活動,並特別邀請了譚門第六代嫡傳人譚孝曾、國風達人明超、戲法名家吳曌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參與,設置了譚門京劇、非遺展示、南橋市集、民俗展演、互動體驗五大核心板塊,涵蓋了猜燈謎、繪製臉譜、漢服巡遊、國潮戲法、草把龍表演、採蓮船遊行、鳳凰燈展示、送戲下鄉以及武漢社區達人團選拔賽等二十余項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譚門第六代嫡傳人譚孝曾演繹《定軍山》經典唱段 攝影 吳純

  1905年,由知名京劇演員譚鑫培先生主演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以光影定格京劇之美,開啟了中國電影的紀元。120年後,譚門第六代嫡傳人譚孝曾先生攜弟子楊超、白智鑫等回到家鄉江夏,聯袂湖北省京劇院再現《定軍山》全本致敬經典。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木刻版畫傳承人朱明向京劇新苗展示《定軍山》主題版畫 攝影 吳純

  演出結束後,譚孝曾先生來到江夏少兒京劇活動培訓基地,激勵小學員們勤奮學習,傳承國粹。同時,他還贈予培訓基地一塊題有“戲脈綿長 家國同聲”的牌匾,以此表達他對家鄉少兒京劇教育事業的深切關注與美好願景,讓譚門京劇藝術的根脈在江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非遺項目吳氏戲法傳承人吳曌與小觀眾互動表演 攝影 吳純

  在譚鑫培公園廣場,66個非遺好物與國潮新品交融的攤位鋪陳其間,既有千年古韻的厚重,亦有時尚新潮的靈動。夜幕下,伴隨著急促有力的鼓點,舞獅激情上演,兩頭雄獅在空中騰躍翻飛,與戲樓內黃忠施展的拖刀計遙相呼應,仿佛跨越時空,共鳴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漢服巡遊隊伍伴著悠揚的國樂迤邐而行,國風達人明超引領漢服方陣,身著復刻自永樂宮元代壁畫《朝元圖》中的精美銖衣妙服,衣袂隨風翩然,在夜色中勾勒出絢麗的軌跡。圍觀人群的喝彩聲此起彼伏,瞬間將整個公園的熱情點燃,營造出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盛宴。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舞獅表演吸引眾多市民觀看 攝影 舒威

武漢:江夏非遺正當潮 譚門好戲鬧元宵

國風達人展示精美服飾 攝影 吳純

  當元宵花燈將譚鑫培銅像照亮,“南橋市集”的叫賣聲與戲樓皮黃聲交織迴響,江夏正以“兩創”精神激發文化影響力的活水,通過強化文化賦能,深耕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與現代表達,精心打造“文化+”模式,不斷催生新的文化增長點,讓這座千年古郡的文化基因在當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華。(文 周蕊)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