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新年伊始,湖北省大冶市吹響了復工復産“集結號”,各企業鼓足幹勁抓生産,項目復工建設忙,全力以赴開新局。同時,大冶市錨定“湖北領先、中部前列、百強上游”的目標,推動産業提質升級,優化環境助力企業增産增效,以“開局即衝刺”的姿態搶抓全年“開門紅”。
做好一塊鋁的精深加工
員工有序工作
汽車電池托盤、汽車防撞梁、光伏鋁邊框……2月16日,在大冶湖高新區的湖北星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銳科技”),記者近距離見證了一塊鋁如何實現“七十二變”。
在該公司擠壓車間,隨著中央控制台啟動按鈕的按下,一根根圓柱狀的原料鋁棒在機械臂的協助下徐徐升起,經過運送、加熱、進料、擠壓、冷卻等多道工序,最終變成不同規格的鋁型材成品。
據悉,2021年4月,星銳科技投資10億元啟動星銳高端工業鋁型材項目建設,新建廠房18萬平方米,主要從事汽車鋁型材、新能源光伏鋁型材等高端工業鋁型材及深加工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可應用於汽車、太陽能、機械電子等領域,為中信、國電投、華能、東風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華星光電等知名企業提供産品配套服務。
技術人員正在調試設備
隨後,記者走進氧化車間看到,多條自動化生産線正有序運行。該生産線于2024年12月正式投用,極大提高了生産效率。
星銳科技氧化車間主任周松洋介紹道:“中控室只需2個人電腦操作,就代替了12名行車工,大大節約了人力。原來傳統的氧化産線平均産量一天25噸左右,現在自動線産量在原來基礎上翻了一番。”
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使得生産線操作人員減少一半的同時,産能提升了50%,進一步助力企業從高端工業鋁型材向深加工智慧製造發展。
星銳科技行政人事經理賀可靖説:“2024年底,氧化生産線和噴塗生産線已經投入使用,預計今年産值可以達到5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增長20%。”
産品品質的不斷提升,讓星銳科技贏得了市場和客戶的肯定,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該企業全部投産達效後,可實現年産高端工業鋁型材及深加工産品10萬噸,年産值約20億元,年利稅約3800萬元,帶動就業近千人。
做好每塊屏的細緻貼合
操作自動化生産線
在大冶湖高新區電子信息産業園泓圖(湖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圖光電”)的生産車間,焊接、組裝、測試……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熟練且有序地操作著,一台臺智慧穿戴手錶正在組裝下線,即將發往珠三角地區。另一處生産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第七代全貼合設備,隨著機械臂精準抓取,0.96英寸的智慧穿戴螢幕與TP組件完成毫米級貼合。
泓圖光電行政主管談荔説:“目前員工基本上到位了,我們一條産線一天的産量大概是8000個,所有的訂單現在已經排到了今年10月份。”
據了解,泓圖光電是一家專業設計、製造LCD顯示屏和液晶大屏整機産品的企業,于2024年6月正式落戶大冶湖高新區。公司引進了全套環保幹級無塵車間、先進生産設備和精準檢測儀器等硬體設施,致力於生産高標準、高品質、高技術的電容式觸摸屏和LCD智慧顯示屏。在高新區保姆式服務下,該項目建設期縮短半年以上,成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産、當年進規。
“項目包保秘書經常來我們企業,為我們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優質服務。”該公司行政主管談荔説。
目前,泓圖光電已投産3條模組線、4條組裝線和1個切割車間,項目達産後,可實現年産教育會議平板50萬台、顯示器3000萬台、模組200KK,實現年産值3至4億元。
員工搬運鋁型材
拼搶實幹奮戰“開門紅”
2024年,大冶市交出的“成績單”令人振奮——地區生産總值930.71億元,首次突破900億大關,同比增長7.1%,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分別高於全國、全省7.9和6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2.1%,分別高於全國、全省8.9和5.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勢頭良好。
一串串直觀、有力的數據全面彰顯了大冶高品質發展的底氣和成色:全市超1077家“四上”企業撐起了大冶發展的“大盤”;343家産業集群企業和超550億元集群産業規模,讓大冶産業體系不斷優化。
開年以來,大冶市加快推動384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産,加快推進總投資381.83億元的工業振興十大項目,全力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冶市項目辦負責人胡箏説:“大冶市將加快推進低碳採冶和綠色建材、高端智慧製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産業轉型升級,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0家以上,完成規上工業産值700億元。”
趁著好春光,滿弦開新局。2025年,大冶市將統籌推進“科創引領工業振興、美麗大冶品質提升攻堅、城鄉融合興業富民、文化創新融合發展、優化升級營商環境”五大攻堅行動,加快實施五個十大項目,以重點領域攻堅突破推動大冶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胡箏表示:“2025年,大冶主要預期目標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力爭全年新開工項目160個以上,總投資額600億元以上,新投産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記者 石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