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東湖實驗室持續突破核心技術 中國船舶躍動“綠色心臟”
來源:湖北日報  |  2025-02-21 10:08:10

湖北東湖實驗室持續突破核心技術 中國船舶躍動“綠色心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221091456

東湖實驗室參與研發的湖北首艘120標箱新能源純電動集裝箱示範船“華航新能1”。

  如同新能源汽車産業一樣,全球船舶業向綠色化、智慧化轉型,迎來風口。

  2月18日19時,江蘇太倉港,國內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集散兩用運輸船“東興100”,裝載近2000噸煤炭,駛往華能浙江長興電廠。

  這一國內首創的新能源船舶,由湖北東湖實驗室攜手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打造。“一個航次可節約燃油1700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3噸,運營成本是燃油動力船舶的1/5。”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船自2022年6月交付以來,已運營107個航次,累計航行近6萬公里,運煤近20萬噸,成為目前國內運營里程最長、能耗最低、經濟性最好的電動船舶。

  2021年2月18日,東湖實驗室成立,成為首批運行的十大湖北實驗室之一。4年來,東湖實驗室突破船舶電力推進系統等核心技術,為“東興100”“華航新能1”等船舶裝上“綠色心臟”,創下多個中國第一。參與研發全球首艘可自主伴航拖輪,建設船舶自動駕駛系統功能與性能驗證平臺,佈局“最強大腦”,為中國船舶綠色化、智慧化轉型搶佔制高點。

  我國六成電動船舶“綠色心臟”湖北造

  目前,我國擁有內河運輸船舶10多萬艘,每年排放二氧化碳近3000萬噸。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措施,推動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加快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

  湖北是造船大省也是水運大省,在籍船舶近萬艘。“如同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一樣,船舶新能源化進程將會越來越快。”東湖實驗室有關負責人説。

  “東興100”採用的分佈式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技術來源於東湖實驗室院士團隊。船上搭載的3400千瓦時電池,儲能水準相當於50台新能源車。其迸發的強大動力直接驅動螺旋槳,能量轉換效率是燃油動力船舶的近3倍。

  近年來,東湖實驗室聯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聚焦船舶綠色、智慧轉型,推動一批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統計顯示,目前“湖北造”電動船舶核心動力系統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全國居首。

  國産高端電動船舶下水 需來湖北“趕考”

  動力系統是船舶的“心臟”,産品品質直接關係到船舶的性能和生命力。

  過去,動力系統需在船舶總裝後下水測試,存在因産品品質問題導致返廠的風險,導致建造成本增加、進度難以掌控。

  為破解這一難題,東湖實驗室自主研發建造了全國首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陸上聯調試驗平臺。

  2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東湖實驗室牛山湖園區看到,該平臺上電機、配電櫃整齊擺放,電流聲嗡嗡作響。據介紹,該平臺可模擬船舶在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工況,充分釋放風險,“只有全面通過嚴苛試驗,我們才能放心地把動力系統交給船企”。

  2024年8月27日,中國船級社向東湖實驗室頒發國內首張“陸上聯調試驗平臺”證書,填補了國內電動船舶動力系統地面試驗的空白。

  “該平臺將向全國科研院所、造船與船運企業、船舶管理部門開放。”上述負責人表示,根據中國船級社有關要求,今後一段時間裏,國産高端電動船舶投用前要到湖北參加“考試”。

  船舶自動駕駛驗證平臺年底投用

  智駕水準的高低,是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時的重要考量。與新能源汽車一樣,新能源船舶也致力於實現“綠智融合”。

  2023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湖北簽署全國唯一內河船舶綠色智慧發展專項合作備忘錄,助力湖北建立完善綠色智慧內河船舶産業鏈、供應鏈,帶動長江內河船舶綠色智慧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東湖實驗室“跑步入場”,深度鑽研智慧內河船舶相關技術。

  2024年4月,東湖實驗室參與研發的全球首艘具備自主伴航功能的拖輪“津港輪36”在天津港投産。該船在有人監控狀態下,由系統自主鎖定並自主操控船舶接近目標、伴隨目標直至並靠目標,開啟了我國全回轉拖輪無人駕駛的先河,也代表湖北向參與該項目的芬蘭政府展示了中國的創新實力。

  目前,東湖實驗室正在建設船舶自動駕駛系統功能與性能驗證平臺,計劃年底投用。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出口船舶5804艘,同比增長25.1%。業內普遍認為,今年我國船舶出口還將延續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綠色智慧船舶將成為明星産品。

  “未來船舶將是‘船·岸·雲’架構系統下水路交通運輸系統的運載工具,我們需要創建面向船舶自主航行和近零排放的綠色智慧船舶創新設計、測試驗證、技術標準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嚴新平指出,湖北要積極參與創建多能源船舶綠色動力系統的中國方案,要積極培育綠色智慧船舶設備與系統的品牌企業,要代表中國在綠色智慧船舶國際規則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李源 通訊員 張靜悅)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