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eepSeek一兩分鐘幹了我一兩天的活# 和 #義烏老闆利用DeepSeek賣空小商品# 等話題登上熱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工具已逐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DeepSeek作為一款領先的AI平臺,以其強大的功能和易用性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許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仍面臨困惑: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利用DeepSeek完成工作和創作?
2月22日,記者採訪了湖北智慧鄉萌智慧科技研究院院長、湖北省鄉村建設高校聯盟人工智能專家李凱,他向我們分享了普通人使用DeepSeek的高效方法。
從複雜提示詞到清晰指令:要多對deepseek説“請”
“過去,使用AI工具往往需要複雜的提示詞和固定的框架,但如今,清晰的指令比複雜的提示詞更重要。”李凱指出,DeepSeek等新一代AI模型更注重用戶指令的清晰性。用戶應將AI視為一個真實的人,以簡潔、明確的指令代替複雜的提示詞。
對於普通用戶來説,編寫複雜的指令往往是一個挑戰。李凱甚至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使用“請”字開頭的句子來清晰表達需求,這樣不僅能提高結果的準確性,還能讓用戶更好地參與其中。例如,如果你需要撰寫一篇關於環保的文章,與其輸入複雜的提示詞,不如直接説:“請幫我寫一篇關於環保的文章,重點介紹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這種方式更直接、更高效。
此外,用戶還可以參考DeepSeek的官方示例,進一步簡化提示詞的編寫。DeepSeek的開發者團隊已經提供了豐富的示例和指南,幫助用戶快速上手。通過這些示例,用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的需求,從而讓AI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任務拆分與多輪對話:一步一步完成任務
“不要期望AI一次性完成所有任務,而是通過多輪對話,逐步調整和優化結果。”李凱表示,例如,在撰寫文章時,可以先與DeepSeek進行頭腦風暴,確定主題和方向,再逐步細化大綱,最終生成完整的文章。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用戶更好地把握任務的整體方向,還能在每一步中及時調整和優化,確保最終結果符合預期。
“背景資料和輸出格式是AI理解用戶需求的關鍵。通過提供足夠的上下文信息,用戶可以引導AI生成更符合預期的結果。”李凱還強調了“上下文”的重要性,建議用戶在使用DeepSeek時,提供充足的背景資料和明確的輸出格式,幫助AI更好地理解需求。例如,在撰寫報告時,用戶可以提供相關的參考文獻或之前的草稿,幫助AI更好地把握方向。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可以引導AI生成更符合預期的結果。
結合多種工具:讓每個AI工具發揮最大優勢
“沒有任何一個AI工具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通過合理組合,我們可以讓每個工具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李凱指出,儘管DeepSeek功能強大,但它並非萬能。不同的AI工具各有獨特的優勢,用戶若能將多種工具結合使用,便能更好地發揮AI的潛力。
“DeepSeek適合用於頭腦風暴和思辨性任務,而豆包等工具則更適合生成具體的內容。”李凱建議用戶將兩者結合使用,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豆包通過填空式的提示詞設計,讓用戶能夠輕鬆地將想法轉化為文字。用戶可以先在DeepSeek中進行頭腦風暴,確定文章的主題和大綱,然後將這些信息輸入豆包,生成具體的段落和細節。這種分工明確的組合方式,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讓每個工具發揮其最大優勢。
在圖像生成領域,DeepSeek同樣能夠提供創意啟發,幫助用戶構思出獨特的視覺概念。但當需要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圖像時,像Stable Diffusion這樣的專業圖像生成工具則更為合適。
李凱表示:“AI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屬工具,普通人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享受AI帶來的便利。”他希望更多人能夠掌握這些方法,讓AI真正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通過簡化指令、拆分任務、提供上下文信息以及結合多種工具,用戶可以充分發揮AI的優勢,讓智慧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普及,像DeepSeek這樣的AI助手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學會優化提問方式,充分利用AI助手的功能,將成為人們提升效率、緊跟時代步伐的必備技能。相信在未來,AI助手與人類的協作會更加緊密,為我們創造更多的價值和便利。(記者 朱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