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生産技術室專責熊峰和同事再次來到武昌南湖,只見鐵塔新安裝的棲鳥架上有不少候鳥在此落腳歇息。一週前,他和同事登上南湖上的一艘作業船,為湖中兩座鐵塔加裝棲鳥架。
鐵塔加裝棲鳥架 攝影 宋磊
該輸電線路是鳳珞一二回220千伏線路,主供珞珈片區。跨越南湖的兩座供電鐵塔塔身、橫擔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水鳥。“這兩年,隨著南湖生態越來越好,來這裡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但看著滿電線桿的鳥兒,我們心裏有點懸,擔心供電安全。”南湖漁場工作職工李洪濤道出顧慮。
2024年入冬以來,熊峰和同事在巡視線路時發現,在武漢南湖、後觀湖、府澴河濕地等輸電線路沿線地段,候鳥在鐵塔扎堆,影響供電安全情況比較突出。熊峰説,候鳥對供電線路最大的威脅是,鐵塔上鳥兒的糞便墜落在絕緣子和導線上時,會讓線路形成導電回路,威脅供電安全。
“鳥兒是自然生態的組成部分,既然不能野蠻驅趕,那能不能請它們換個地方休息呢?”一次業務碰頭會上,熊峰和同事思路一轉,結合地區鳥類習性,將傳統線路維護中的“驅鳥”轉變為“護鳥”,想出新法子——在鐵塔加裝供鳥兒棲息的架子,搭建“生命鳥巢”。
大家説幹就幹,齊心協力,有人畫設計圖,有人購買材料,有人拼裝,沒幾天就裝配好了12副金屬架子,併為這個小發明取名為棲鳥架,于2025年2月24日在武漢輸電線路試安裝完畢。
棲鳥架是一個長約1米金屬結構框架,其結構非常適合鳥爪抓停。供電運維人員分別登上鳳珞一二回跨南湖湖面的兩座鐵塔,在30米空中完成裝配,每座鐵塔不同高度各安裝了6隻。
加裝棲鳥架後,通過近幾日的監測觀察,熊峰發現候鳥逐漸熟悉了新環境,紛紛停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此前候鳥在鐵塔敏感區域密集扎堆的情況。熊峰表示:“我們將繼續在市內候鳥聚集區域供電線路加裝棲鳥架,不斷改進方式方法,在提升電網安全維護效果的同時保護候鳥棲居環境。”
近年來,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電網人正逐步探索更多與鳥兒和諧共處的雙贏模式,有效保護鳥類的良性發展,同時也大大降低線路運維成本,愛鳥護線,實現“電力+生態”雙贏。(文 張良 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