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例微米級腦機介面多模態三維圖譜在武漢發佈,精度達到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為腦疾病治療、人機交互等臨床應用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在當天的發佈會上,全球首例“微米級腦機介面三維圖譜”亮相,與傳統毫米級醫學影像相比,新技術將解析度提升1000倍至微米級。這項突破讓醫生做腦部手術時,能像用手機導航一樣看清每條神經的位置。
就像身邊的演示畫面一樣,醫生戴上混合現實眼鏡,可以看到患者本人的身體數據進行三維的手術,未來基於這項技術可能讓醫生手術時操作得更加精準,甚至開發更智慧的腦控假肢、神經調控設備。
該項新技術,由武漢協和醫院聯合武漢衷華腦機公司基於腦機介面技術研發。腦機介面是一種直接連接大腦與外部設備的革命性技術,通過解讀神經信號,可以幫助癱瘓患者控制假肢、治療帕金森等腦疾病,甚至實現人機交互新體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智慧醫學研究室主任葉哲偉介紹,它就是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在螢幕上完成了一個疊加和互動,對大腦的各個功能區和腦機介面的空間位置關係高維度的研究,為將來的手術以及後續的一系列研究的精準性和安全性奠定基礎。
早在2021年,衷華腦機就開始研發腦機介面技術,並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6月,協和醫院與衷華腦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1月,全國首例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通量腦機介面臨床手術在協和醫院順利開展。
目前,腦機介面相關技術已斬獲200余項國內外專利,各項指標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我國已經在腦機介面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關鍵突破。(記者 艾思航 郭裕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