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相聲、小品、武漢話……“漢語橋”故事會,老外都在説中國話
3月30日,2025“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故事會華中預賽在湖北經濟學院舉辦,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183名選手報名參加。
作為“漢語橋”故事會線下預賽的首站,本次華中預賽精彩紛呈,亮點頻現。選手們用相聲、小品、脫口秀、方言説唱等多種藝術形式講故事,展現了他們的語言水準和表演創意。
來自俄羅斯的雙胞胎兄弟基裏爾、迪馬格外吸睛。兩人身著紅色的傳統相聲服飾,一人抖包袱、一人捧哏,配合默契,一段地道的相聲表演《兄弟情誼》贏得滿堂喝彩。
蘇丹選手沐之陽與馬麗紫分飾小偷和盲人,攜手演繹一段懸疑感十足的小品,情節跌宕起伏、反轉不斷,真摯動情的表演深深打動觀眾。
為挑戰更高難度,有選手用方言展現中文的別樣魅力。
“我們武漢話有蠻多子,莫説胯子、條子、岔把子,還有拐子、遊子、雲雜子……”來自摩洛哥的白樹通過一段武漢方言説唱,展現了對武漢這座城市的熱愛。俄羅斯選手丹尼爾現場切換東北話、上海話與粵語,分享自己的中國方言初體驗。他表示:“學方言讓我感覺更貼近中國本土文化,也更能理解中文的多樣魅力。”
快板作為中國傳統曲藝形式之一,也成為不少選手的“絕活”。“熱幹面,香又滑,芝麻醬拌面頂呱呱……”來自尼日利亞的齊雲嵩在舞臺上熟練地打起快板,表達自己對中國美食的熱愛。提到武漢的“過早”文化時,他幽默地表示:“‘過早’就是我的鬧鐘,只要有美食,我永遠都是‘早八人’!”
除了豐富多樣的表演形式,選手們的故事也飽含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情感。來自愛爾蘭的肖恩自學中文,只為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精髓;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張玉凱因癡迷中醫而遠渡重洋,立志將中醫文化帶回家鄉;來自新西蘭的孔奧風希望自己成為“文化紐帶”,帶領家人共同體驗中國的魅力。這些選手走過橋,也成為了橋。
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津巴布韋選手齊雨欣、俄羅斯選手丹尼爾、尼日利亞選手齊雲嵩、迦納選手娜娜、馬來西亞選手陳政熙獲得直通卡,將前往杭州參加2025“漢語橋”故事會復賽。
據了解,2025“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故事會華中預賽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湖北經濟學院、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新華網會展頻道支持。比賽之餘,選手們還赴黃鶴樓、楚菜研究院、民俗非遺集市深入體驗中國文化。(記者田佩雯、通訊員胡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