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在漢舉行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28 16:14:41

  4月26日,一場聚焦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智慧盛宴在湖北經濟學院拉開帷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智庫聯盟、湖北經濟學院、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省域副中心城市專委會及湖北省區域經濟學會共同主辦專題座談會,共謀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新路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

長江經濟帶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座談會現場 攝影 田野

  湖北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付宏出席座談會。他指出,高水準保護是高品質發展的前提,高品質發展是高水準保護的保障,兩者共同托舉起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期待此次座談會大家為長江經濟帶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結出豐碩成果。長江網總編輯楊文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湖北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主持開幕式。江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張芝雄通報《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探索叢書》編寫出版進度。

  會議透露《長江智庫建言》第2輯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同步啟動了長江經濟帶AI智庫模型宣介儀式,介紹大模型建設進展及“智庫類AI大模型”合作模式。

長江經濟帶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在漢舉行_fororder_圖片29

座談會現場 攝影 田野

  生態優先築屏障

  “湖北肩負‘長江之腰’的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雙重使命。”湖北省經濟學會會長鄒德文指出,湖北需立足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戰略,推進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深度融合。近年來,湖北在生態治理領域實現從“末端整治”轉向“系統修復”;黃金水道功能從“運輸通道”升級為“戰略樞紐”;産業轉型從“動能轉換”提升為“體系重構”。

  湖北省區域經濟學會會長彭智敏提出生態支點建設需要大量的投入,可以通過爭取受水區資源稅部分返還、儘快設立國家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大基金、構建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等方式支持沿江省市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綠色産業高品質發展。華中師範大學湖北高品質發展研究院院長羅靜建議,建立跨省財稅協同機制,設立國家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基金,探索多元化資本投入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治理與清潔能源項目。

  綠色創新強引擎​

  “科技創新和産業融合發展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必由之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滕堂偉建議長江下游地區突破“天花板”,打造全球創新極;中部地區,進一步延長閉環,探索武漢、南昌、長沙科創資源與全省産業資源對接路徑;上游地區,則需激活“後發優勢”,實現特色突圍。成都理工大學教授黃寰在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時,指出應以“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為抓手,壯大智慧網聯汽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質生産力,推動區域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湖北經濟學院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副院長田野建議,以武漢為核心打造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大後方”,建設國家戰略腹地樞紐和關鍵産業備份基地,聚焦“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四大領域,構建“政策支持—技術攻關—産業轉化—場景應用”的全鏈條佈局,把武漢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未來産業的重要策源地。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霞指出湖北綠色智慧船舶産業需堅持綠色智慧、創新驅動以及示範推廣等“三位一體”,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打造多點發力産業新生態。

  區域協同破壁壘​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羅靜提出,可通過設立跨省合作子基金、推行“飛地經濟”模式,破解行政區劃壁壘,依託“數字湘鄂”APP整合旅遊資源,建立跨省文旅數據共享機制,試點跨區域票務預訂與生態補償聯動等方式,長效推進鄂南湘北跨省合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向華麗在講到漢江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對策時提出,可以構建“智慧漢江”一體化平臺、推進“生態碼”應用以及創新智慧農業與工業場景推動數字化治理。建立“漢江流域理事會”、深化“生態補償+”模式以及統一環境執法標準等,推動跨區域協同發展。

  武漢市委黨校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主任張傳友認為武漢應充分利用中歐班列及阿拉山口口岸優勢,發揮武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支點作用。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中國的經濟重心之一,更是高品質發展樣板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需進一步強化協同創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文 張良 田野)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