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合上110千伏楊家田變電站家04開關!”6月16日0時32分,隨著湖北孝感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值班員下達操作指令,該公司110千伏楊家田變電站至天皓飛輪儲能電站的110千伏皓楊線送電一次成功,並實現廠用系統受電,標誌著華中地區首座“飛輪+鋰電”混合儲能調頻電站具備並網投運條件。
隨著儲能應用場景的拓展、電網系統需求的細化,單一類型的儲能已難以滿足市場的要求,混合儲能應運而生。“飛輪+鋰電”混合儲能調頻電站是湖北省能源局重點支持的新型儲能示範項目,是在電網側一次調頻領域採用飛輪與鋰電池相結合的混合儲能系統。整個項目由16台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産權的飛輪裝置和8組鋰電池組成複合儲能系統,單個容量為1250千瓦,利用真空磁懸浮條件下飛輪轉子的高速旋轉來實現電能與動能之間的轉換,鋰電池則提供了持續穩定的能量輸出,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滿足電網對儲能調頻的大容量、高頻次需求,共同確保電網的安全高效運行。此外,飛輪儲能系統具有超過1000萬次的充放電壽命及95%以上的能量轉化效率,顯著優於常規電池儲能方案。
電力人員認真監測設備狀況 攝影 李鵬飛
這座“飛輪+鋰電”混合儲能調頻電站如同為電網安裝了一個高效的“智慧穩定器”,能夠瞬間平抑新能源並網對大電網帶來的頻率波動,有效減少新能源接入對用戶用電品質的影響。“天皓混合儲能調頻電站響應時間毫秒級、調節速度快,精度高,綜合調頻性能高,是傳統火力發電機組的2-3倍,長期運行成本更低。”天皓(湖北)儲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佐全介紹。
為保證項目按期並網,國網孝感供電公司多次進行現場勘查、不斷優化方案,為項目接入電網做好需求匹配工作,通過創新施工方式、倒排工期、細化流程管控等措施,提前完成項目架空線路、電纜敷設及變電站間隔擴建等關鍵環節建設。在地下電纜敷設過程中,國網孝感供電公司創新採用頂管施工工藝,在始發工作井中借助頂進設備産生強大推力,將管道從層中逐節頂入,規避了開挖道路和跨園區架線的風險,較跨越架線的方式縮短工期2個月,助力項目快接電。
電力人員詳細記錄設備工作狀態 攝影 李鵬飛
天皓混合儲能調頻電站預計6月30日全容量投運,將成為華中電網重要的靈活性調節資源,有力提升電網的穩定性和新能源接納能力,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示範。國網孝感供電公司變電運檢分公司技術人員田園算了一筆“經濟賬”:“混合儲能調頻電站投運後,將有效促進新能源並網消納,每年可有效就地消納新能源發電約0.26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9萬噸,相當於種植76萬棵冷杉的年固碳量。”(文 杜元 余健兵 何瑤 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