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川天坑群、三葉蟲化石,還有網紅日出打卡點…… 我省新發現萬餘處文旅“寶藏”
省地質局根據新發現的三葉蟲化石開發出特色文創産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攝)
6月25日,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行的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成果展上,湖北文旅“家底”首度全景曝光!歷時兩年普查,全省新發現1.08萬處“隱藏款”旅遊資源,包括利川天坑群、三葉蟲化石等地質奇觀、武漢東湖淩波門日出等網紅打卡地。
2024年1月,湖北省文旅廳和省地質局聯合實施了全省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對全省103個縣(市、區)的古籍、地方戲劇劇種、非遺、文物等6個大類的文化資源和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等8個主類的旅遊資源的類型、數量、分佈與價值等級展開全面系統性的普查。
普查累計梳理出文化資源359.55萬處,旅遊資源總量8.16萬處。結果顯示,湖北省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鄂西和鄂東,宜昌、十堰、恩施、武漢、黃岡的旅遊資源數量佔全省的近一半,宜昌市旅遊資源總量超過1萬處。從類型上看,以建築設施和歷史遺跡數量最多。三、四、五級旅遊資源被認定為優良旅遊資源,此次登記和認定的優良旅遊資源達1.49萬處、五級旅遊資源1741處。
“旅遊資源不僅僅是我們過往認知中的山山水水,除大家所知的景區外,一些新認定和新發現的優良旅遊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和利用潛力。”省地質局地質科學研究院旅遊地質與地質遺跡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龍介紹,如武漢東湖淩波門看日出已成為年輕遊客的日常,神農架雲海也是當地旅遊必看的項目之一。武漢楊泗港大橋、黃鶴樓紅墻等建築設施都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湖北排骨藕湯、熱幹面、小龍蝦等旅遊購物品已成城市旅遊形象的重要名片。除此之外,湖北省還發現了一些地文景觀“寶藏”資源。利川三葉蟲化石和罕見天坑群、荊門巨型雙殼類化石等都被納入資源庫。
目前,部分普查成果已經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文旅産品。湖北省地質局設計開發了荊楚攬勝打卡卷軸、礦物標本、化石玩偶挂件等特色文創産品,並策劃了多條精品地質研學路線。協助利川毛壩鎮成功申報了中國三葉蟲地質文化鎮,建設古生物化石科普教育基地,促進了當地研學産業的發展。(記者林晶、王理略、通訊員鄂文旅、許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