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丁濤(右二)和團隊成員在對“荊楚”人形機器人進行搬運測試。
近年來,湖北省加快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依託省內高校院所的人才優勢和創新體系優勢,組織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參與人形機器人相關項目研發,集中推出“天問”“勞動者”“荊楚”等一系列人形機器人。其中,一批青年人才成為研發團隊中的骨幹力量,從在讀碩士、博士到博士後,他們不僅是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的執行者,還推動實驗室成果與企業需求對接,發揮出新生代科研力量的向“新”力。(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丁濤(右)與碩士研究生夏天對“荊楚”人形機器人進行代碼調試。
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林宇辰對“荊楚”人形機器人進行上肢協調運動測試。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丁濤(右)與博士研究生林宇辰放置“荊楚”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6月30日,在武漢格藍若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錢樂天(右一)和團隊成員準備對“勞動者”系列人形機器人進行調試。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6月30日,在武漢格藍若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林韋弦啟動“勞動者”系列人形機器人。
6月30日,在武漢格藍若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錢樂天(右)對“勞動者”系列人形機器人進行平地全向行走測試。
3月19日,在武漢大學機器人學習演算法與軟操作實驗室內,研發團隊在對“天問”人形機器人進行研發調試。
3月19日,研發團隊在武漢大學機器人學習演算法與軟操作實驗室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