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湖北國際技術交流會已成為國際合作的典範平臺。”韓國韓醫學研究院全球合作中心中心長丘南平感慨不已。
“這場交流會促進中柬雙邊關係,推動更深入的融合,挖掘了新的合作機會。”柬埔寨公共工程和運輸部副國務秘書尼姆·索提亞滿是期待。
7月3日,由湖北省科技廳主辦、湖北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承辦的2025湖北國際技術交流會在武漢開幕。交流會以“共築開放創新網絡 賦能全球協同生態”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柬埔寨、泰國、日本、韓國、匈牙利等17個國家40位外方代表,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國藥集團、四方光電等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300位代表參會。
會上,發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科技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政策研究》報告,為“湖北省海外知識産權(阿聯酋)服務諮詢站”揭牌;湖北與來自5個國家28家單位共19個項目簽訂合作意向。
湖北智慧機器人提高三成以上倉儲利用率
會上,武漢奮進智慧機器有限公司與歐洲湖北總商會簽訂《工業機器人出海項目合作協議》。匈牙利湖北僑團執行會長黃琳説:“湖北的智慧機器人可以提高我們的倉儲利用率,幫助我們節省30%以上空間。”
“湖北機器人産業在對外輸出産品和技術方面肯定會越來越強。”奮進智慧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擊水介紹,此次簽約的倉儲用工業機器人,有效提高了倉儲容積效率,在同樣的空間裏面,我們能夠有效地提高存儲部件的重量、體積。
會上,發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科技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政策研究》報告,為“湖北省海外知識産權(阿聯酋)服務諮詢站”揭牌;來自5個國家28家單位共19個項目簽訂合作意向,涉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跨境電商合作、海外人才引進等諸多領域。中國國藥集團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與柬埔寨嶸德集團簽訂《動物疫苗研發生産諒解備忘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與孟加拉國水仙花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簽訂《胰腎術後重塑研究項目合作協議》等。
“我5年前就來過湖北,湖北在生物醫藥、農業等方面有很多好的科研項目。”柬埔寨嶸德集團董事長董萬德説。
據悉,這批成果的落地,將充分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推動關鍵技術突破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湖北産業升級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連辦9屆影響越來越大
會上,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艷飛表示,湖北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幅全國第3、研發投入強度增幅全國第1。武漢科技集群排名全球第13、全國第5。全省國家級創新型産業集群達到16家,總數全國第3、中部第1。形成以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為龍頭、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為骨幹、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為支撐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體系,合作網絡覆蓋六大洲近50個國家。
“湖北在多個方面在中國排名都名列前茅,能夠嫁接湖北和泰國之間的發展,對兩國的人民都是有益的。”泰國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考努安·查楠奇達説,希望在這裡為兩國的企業和企業家探索更多的合作空間。
交流會聚焦湖北省“51020”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和“61020”全鏈條攻關,舉行了科技創新與“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國際合作研討會、湖北—韓國傳統藥物研發國際合作研討會、湖北—匈牙利科技經貿合作交流會、湖北—柬埔寨實驗動物與生物技術研發合作會、湖北—日本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湖北—東盟科技創新交流會等6場專場活動、34項主題報告,圍繞知識産權保護、傳統藥物研究、科技經貿合作等領域,搭建起湖北與各國深度合作的橋梁,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湖北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自2017年首屆活動成功舉辦以來,經過連續九屆的精心打造與持續深耕,該活動已發展成為湖北省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和代表性品牌,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與國家與地區及人員越來越多,為湖北省的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國際動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姜勝來、雷燦、黃佳良 實習生杜昀翀、陳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