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定了!武漢將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7月8日,武漢市召開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新聞發佈會。會上獲悉,《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已于近日發佈,武漢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力、區域輻射力、産業帶動力的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方案》提出:到2027年,改善三級以上航道42公里,國際多式聯運通道年增長3條以上,武漢港集裝箱水水中轉佔比超過50%,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穩居長江中上游首位;船舶交易進場率達到100%;航運集聚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航運服務業規模年均增幅超25%。
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是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關鍵落子、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更是國務院批復的《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武漢市“五大核心功能定位”之一,肩負著暢通長江經濟帶要素循環、賦能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雙重使命。
經過十餘年發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基礎設施能力加快突破、航運航線網絡通江達海、航運服務功能逐步健全,航運中心體系基本建成,服務、輻射能力大幅提升。
2024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7.63萬標箱,佔長江中上游港口總量的33.7%,穩居區域首位。其中,陽邏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7萬標箱,年出入境船舶超100艘次,同樣位居長江中上游第一。硬體方面,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完成,漢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級標準,全港形成9大港區佈局,以陽邏港為核心的集裝箱港口群年通過能力超過400萬標箱。
武漢港開放能級持續躍升,花山、漢南港區獲批臨時開放口岸後,武漢港開放口岸已擴大至3個港區7個泊位。在航線開拓上,不僅首創長江中上游至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印尼等近洋直航班輪運輸,還推動國際航線對接中歐(武漢)班列,成功構建“江海鐵”國際中轉新通道。多式聯運發展尤為亮眼,2024年完成鐵水聯運量23.16萬標箱,同比大幅增長44%,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國內河港口首位,累計開闢多式聯運通道超過50條。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武漢將重點聚焦四大方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佈局;培育升級臨港産業,拓展保稅、跨境電商,打造綠色智慧船舶産業鏈,建設航運服務業集聚區;提升航運服務能級,高水準建設武漢航運交易所,發展精細化航運金融;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完善中長期規劃,以更高站位推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融入國家戰略。(記者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