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滿足消費者“時時嘗鮮”需求 “四季有蝦”模式為全國小龍蝦養殖提供“潛江樣板”
新華網武漢7月10日電(李曉笛、韓昕悅)“春賣蝦苗夏賣蝦,寒冬臘月空塘趴”,冬天小龍蝦無法出貨,曾是橫亙在養殖戶們前面的一道“鴻溝”。2024年12月至今年2月,潛江市累計上市冬蝦約2.4萬噸,實現産值約21.9億元,有效填補了冬季小龍蝦市場供應空白,填平了這道“鴻溝”。
在7月10日舉辦的“落實‘蝦十條’ 聚力建支點”新聞發佈會上,潛江市小龍蝦産業發展促進中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湖北省高度重視小龍蝦産業發展,“蝦十條”明確提出重點攻關“四季有蝦”等産業關鍵技術難題,加大創新研發與成果轉化力度。研究院聚焦核心環節,成功攻克了小龍蝦養殖季節性的産業瓶頸,突破了傳統養殖模式的局限。
潛江市小龍蝦産業發展促進中心負責人介紹,與傳統養殖相比,“四季有蝦”模式效益顯著提升。一是實現了苗種自供。“同塘育養分離”技術提升了苗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率。實現種蝦培育與苗種生産全年化,輪捕輪放,全年養殖。二是解決了營養供給。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和特殊工藝優化飼料,提高低溫下飼料的誘食性、消化吸收率及營養全面性。同時實施“腸外營養精準補給”,向養殖水體定期補充必需礦物質,維持水體穩定,保障冬季小龍蝦蛻殼和正常生長。三是構建了“宜居”環境。養殖池塘選用適溫性強、生態功能突出的水草品種,結合微生物技術穩定池塘水體環境,蝦稻模式支撐稻田生態系統穩定運行,實現冬季養殖。
該負責人表示,“四季有蝦”模式填補市場“空檔”,提升養殖效益,增強産業韌性,有效規避傳統蝦稻模式集中上市導致的價格“波谷”,有力提升了産業穩定性和養殖戶抗風險能力,為全國小龍蝦産業的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湖北方案”和“潛江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