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樊城,暑氣正濃。驅車駛入“一號公路”,新補植的喬木鬱鬱蔥蔥,讓人心情舒暢;放眼望去,張湖村的萬畝藕塘裏,荷花競相綻放;走進普陀堰生態旅遊區,地磚鋪設整齊,親水漫道正在建設中……
這幅生機盎然的景象,正是襄陽市樊城區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四項行動”的生動寫照。
路網暢通 織就振興經緯
今年以來,樊城區以打造美麗路網為牽引,大力開展路域環境整治。在普陀路關聖古鎮段,1公里道路已完成綠化。沿“一號公路”前行,新補植的喬木讓綠意綿延不絕。“路面寬了,環境好了,心情更舒暢了!”看著煥然一新的道路,附近村民們感慨道。這條曾經的“堵心路”,如今已成為貫通城鄉的“連心橋”。
風景如畫的樊城區“一號公路” 攝影 張沛
“道路升級既要‘顏值’,更要‘內涵’。”樊城區鄉村交通事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子瑜介紹,樊城區嚴格按照襄陽市美麗路網建設標準,立足本區路網實際,制定了美麗路網三年行動規劃方案,並對302省道出口路、2025年美麗路網精品路實施“一路一策”優化升級,使公路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
據悉,樊城區將打造美麗路網近百公里,重點對302省道、普陀路、“一號公路”、274省道等道路進行提檔升級,預計2027年全區鄉村路網建設將上新臺階,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生態煥新 繪就和美畫卷
盛夏時節,普陀堰水庫碧波盪漾,周邊丘陵起伏,風光旖旎。“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漫步小道和親水步道,讓遊客可以親近山水,打造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度假于一體的近郊田園文旅目的地。”項目現場負責人説。
雖然項目正在建設中,但藍圖已經繪就:未來,這裡將建設遊船碼頭,供遊客泛舟休閒;林間將安裝遊樂設施,增添探險樂趣;湖畔邊將搭建造型獨特的太空艙星空民宿,設置臨湖廊橋棧道,為遊客帶來獨特體驗。“項目建成後,遊客可春日踏青賞花,夏夜仰望星空,秋冬入住精品民宿,盡享鄉村之樂。”普陀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普陀堰生態旅遊區以生態修復為本底,保留原有水系與植被,有機串聯水庫、農田與村落,盤活閒置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讓發展紅利惠及群眾。
産業興旺 激活富民動能
走進樊城區張湖村,千畝荷塘生機勃勃,碧葉如蓋,荷花怒放,清風拂過,荷香四溢。遊客們絡繹不絕,在這裡賞荷拍照,體驗採摘蓮蓬的樂趣。張湖村黨總支書記張衛東介紹,該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蓮藕特色産業,蓮藕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擴大到4000畝,畝産穩定在3000斤左右,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約40萬元收益,實現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同時村民通過流轉土地,每畝地可獲得750元至800元的收益。
張湖村蓮藕特色産業發展迅猛 攝影 張沛
作為唐代詩人張繼故里,該村正積極挖掘文化底蘊,將詩詞文化與荷塘景觀融合,讓遊客在賞荷之餘感受田園詩意。荷花盛放期,該村月均接待遊客1萬人次,有效帶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樊城區持續推動鄉村“實力産業”發展,推進“萬畝蔬菜”“萬畝蓮藕”“萬畝油菜”“千畝採摘園”等産業擴面提質,並依託花園村、汪營村、張湖村、普陀社區、李溝村等,加快“農業+旅遊+體驗”融合步伐,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文 杜元 王詩琪 李代英 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