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橫跨珠江口的世界最高雙層懸索橋——獅子洋大橋,完成東主塔T32鋼殼節段吊裝,東、西主塔建設高度均過半,達171.1米,為明年上半年橋塔封頂、項目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獅子洋大橋完成東主塔T32鋼殼節段吊裝
獅子洋通道項目為超大型跨海多層複合公路通道工程,全長約35公里,上下雙層共16車道,包含主橋獅子洋大橋和兩岸引線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工程。
作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獅子洋大橋建成後將創下雙層懸索橋“主跨跨徑、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車道數量”五項世界第一。大橋共有東、西兩個主塔,塔高342米,相當於110層樓高,採用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單個主塔由62個鋼殼節段和6道鋼橫樑構成。其中,西主塔由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
獅子洋大橋東、西主塔建設高度均過半
T32鋼殼節段高6米,重約148噸,採用國産超大型塔吊進行整體吊裝。塔吊搭載雲端智慧控制技術與主動防碰撞系統,可智慧規避519種潛在碰撞風險,並配合自主創新的北斗高精度實時融合監測技術,實現吊裝全過程的實時監測、智慧偏差分析、最優路徑規劃,確保全海上作業條件下,橋塔的線形穩定和安全品質達標。
相較于每一個節段的高精度對接,塔身內部的混凝土品質同樣重要。由於大橋橋塔需要承載全橋約20萬噸的壓力,項目在鋼殼內部澆築C80高強混凝土,這也是在內地首次將該強度混凝土應用於橋塔結構。
7月29日東主塔T32鋼殼節段進行吊裝
超高橋塔、高強度混凝土的特點,讓混凝土難以用傳統方式泵送至塔上。獅子洋通道技術團隊創新使用塔吊機搭載智慧封艙料斗系統,為混凝土裝上“垂直電梯”,直接將其精準吊送至“雲端”的指定位置進行澆築。同時,配合業內首套骨料預冷系統和智慧溫控系統,巧妙結合水冷與風冷技術,可將骨料溫度降低至約5℃,混凝土出機溫度降至約20℃,有效減少高溫高濕高鹽環境下,混凝土澆築及養護過程中的內外溫差,高品質完成單節段約400立方米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進一步提升主塔整體結構性能和耐久性。
當前正值汛期與颱風多發季節,項目還在主塔布設氣象監測站及風速預警設備,依託智慧氣象監測服務平臺,獲取標段內精準氣象預報,保障澆築品質及超高橋塔建設安全。
在BIM技術和裝備、工藝創新的加持下,建設者應用三維施工監測、智慧建造等成套超高橋塔建設關鍵技術,逐步實現施工管理的工業化、信息化、可視化。
截至目前,獅子洋通道建設高效有序推進,獅子洋大橋錨碇正進行錨固系統施工,主塔預計年內突破200米;引橋工程正架設預製梁,逐步轉入上部結構施工。(圖/文 張政 蔣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