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時節,荊門市東寶區栗溪鎮澗溝村的田間地頭,一朵朵嬌艷的黃花在烈日中綻放、搖曳。村民們穿梭于花叢中忙碌採摘,指尖沾染著淡淡花香,臉上洋溢著收穫的喜悅。這片長勢喜人的“希望之花”,正悄然改寫著澗溝村的産業版圖。
“以前農閒只能在家待著,想掙錢也沒門路。”村民周于香一邊麻利地摘花,一邊笑得合不攏嘴,“今年合作社種黃蜀葵,我從種到收一直在合作社務工,這幾個月下來可以多掙3000塊,既能顧家又能增收,比以前閒著強多了!”
澗溝村村民在採摘黃蜀葵花
澗溝村地處丘陵,土壤偏沙質,傳統作物産量不高。針對這一情況,荊門誼瀾惠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德誼經過多地考察,了解到黃蜀葵的花和種子均可入藥,市場需求穩定,適合本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今年初,合作社引進了優質黃蜀葵品種,利用村裏外出務工人員的閒置土地作為試種基地,既盤活了土地資源,為村民增加土地租金收入,還可帶動村民務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黃蜀葵渾身是寶,鮮花能做藥材、食用、泡茶、觀賞,種子能榨油,秸稈還能還田當肥料。”李德誼拿著一本賬冊介紹道,“我們已經和外地藥企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鮮花按每斤1元收購,畝産鮮花預計能達到6000斤左右,算下來畝均收入能達4000元左右,幹花每千克40元,10斤鮮花可晾曬1斤,效益可翻倍。”目前,首批採摘的鮮花已順利交貨,後續將根據長勢分批采收,預計整個生長期能持續到10月。
對於試種效果,李德誼信心滿滿:“現在看來,黃蜀葵確實是適合我們村的‘致富花’。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參與種植,同時探索深加工,比如製作黃蜀葵花茶、提取藥用成分等,進一步延伸産業鏈,讓村民的腰包更鼓。”
村民在晾曬黃蜀葵花朵
陽光下,成片的黃蜀葵隨風搖曳,金黃的花朵映襯著村民的笑臉,不僅扮靚了鄉村田野,更種下了鄉村産業升級的新希望。這場成功的“初試”,正為澗溝村鋪就一條特色種植的增收新路。(文/圖 楊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