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探索“多格合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5-08-15 15:02:23

  中新網湖北新聞8月15日電(周蜜 喬羽)近日,咸寧市赤壁市蒲圻街道華舟社區的35位老人在志願者攙扶下,走進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當《赤壁·借東風》實景演出拉開帷幕,82歲的李爹爹激動地握緊拳頭。

  這場“圓夢之旅”,正是赤壁市探索“多格合一”基層治理模式結出的暖心果實。如今,通過整合警務、綜治、黨建等各類網格資源,構建“一格統籌、多員聯動”工作體系,赤壁正讓基層治理從“單打獨鬥”邁向“協同共治”,奏響民生服務新樂章。

  銀發網格:織就養老服務溫情網

  華舟社區的午後總飄著淡淡的藥香,這個由企業職工生活區轉型而來的社區,60歲以上老人佔比53.7%以上。“以前開展敬老活動,社區單槍匹馬跑部門、找資源,常常力不從心。”社區黨委書記金玲翻開工作臺賬,2024年重陽節籌備活動時的窘境仍歷歷在目。

  如今,“1名聯繫領導+1名網格黨支部書記+6類下沉力量+N個社會力量”的矩陣式配置,讓服務效能實現質的飛躍。在此次“關愛老人”圓夢行動中,社區黨委牽頭制定方案,市文旅局定制文化體驗路線,鼎途投資公司調配專車保障,12名志願者全程提供健康監護——從分發降壓藥到攙扶觀演,各環節無縫銜接。

  “就像有支‘常備軍’隨時待命。”金玲指著墻上的網格力量分佈圖,上面清晰標注著醫療、民政、文旅等12類下沉資源,“老人有需求,網格一吹哨,相關力量就報到。”這種轉變,讓社區服務從“被動響應”變為“主動感知”,今年以來已在助醫、助行等方面服務高齡老人近300人次。

  商圈網格:破解煙火氣裏的治理題

  傍晚6時,三國商業城的美食攤主們陸續支起攤位,沿著新劃的黃色警戒帶整齊排列。而就在3個月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流動攤販擠佔消防通道,與居民時有糾紛。

  “285家固定商戶、89個流動攤位、日均5000人流量,單靠社區4名工作人員根本管不過來。”西街社區黨委書記丁毅坦言,過去執法力量“各管一段”,往往是城管剛清退佔道經營,交警又來貼違停罰單,問題反復反彈。

  轉機始於“多格合一”機制的落地。接到居民關於消防通道堵塞的投訴後,網格長立即啟動“聯合處置”程式: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劃定經營時段,市場監管所指導商戶規範衛生,派出所加裝監控設備,社區黨員組建志願巡邏隊——多方會商推出的“限時經營區”方案,既保住了商戶生計,又打通了生命通道。

  如今,商戶們自發組成“誠信經營聯盟”,互相監督規範經營。“以前是跟執法者躲貓貓,現在是大家一起維護秩序。”經營了5年燒烤攤的王師傅説,規範管理後,他的生意反而好了三成。這種由“管治”到“共治”的轉變,讓商圈糾紛同比下降68%。

  田間網格:築牢抗旱保收防護墻

  “水泵又轉起來了!”鳳凰山社區八組的田埂上,村民們看著清水汩汩流入乾裂的稻田,忍不住歡呼起來。這場持續20天的抗旱保衛戰,檢驗著農村社區的治理韌性。

  “2700畝農田,涉及8個村民小組,光靠社區兩委根本守不過來。”社區黨委書記江釗回憶,旱情初現時,網格黨支部第一時間召開黨建聯席會,迅速凝聚起多方力量:網格員逐戶摸排建立受旱臺賬,農技員指導科學灌溉,供電所緊急搶修變壓器,水利站調配抽水設備——形成一張從水源到田間的抗旱保障網。

  八斗垅水庫的搶修最能體現協同效能。接到網格員上報的“電壓不足致水泵停擺”消息後,供電所黨員突擊隊帶著設備15分鐘趕到現場,頂著38℃高溫更換電纜,僅用2小時就恢復供電。“以前找供電所要層層審批,現在網格直接對接,效率天差地別。”村民江小青算了筆賬,及時供水讓他家5畝水稻至少減少損失5000元。

  這場抗旱戰役中,網格共協調調配抽水泵23台、組織抗旱突擊隊12支,最終保障了2700畝農田顆粒歸倉。“就像給農田裝了‘智慧安全閥’,哪缺水、哪設備故障,網格實時預警,各方合力解決。”江釗説。

  從銀發服務到商圈治理,從抗旱保收到糾紛調解,赤壁的“多格合一”並非簡單的資源疊加,而是通過黨建引領重構基層治理邏輯。“把分散的力量擰成一股繩,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赤壁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五鄰”工作法,推動網格力量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編輯:魏寒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