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送變電公司:叫一聲“師傅” 讓我們相互照亮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10 18:52:08

  不是教師,卻傳道授業;不在課堂,卻守護成長。他們是老師傅、老班長、大工匠——躬身作橋,挺脊為梯,既在風雨中引路,又在無聲處耕耘,于年輕一代的心中播種光芒。9月10日正值教師節,讓我們傾聽國網湖北送變電公司背後的這些故事。

  帶電作業現場 徒弟竟指揮起了師傅 

  這天,緊急電話驟然響起,一條500千伏線路出現危急缺陷,必須立即帶電消缺。

  但這一次,國網湖北送變電公司帶電作業班的老師傅李文亮,卻把現場指揮的重擔交給了年輕徒弟胡哲,自己則穿上屏蔽服,登上高塔執行等電位操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1

班會現場 攝影 王明華

  這是胡哲第一次以工作負責人身份站在地面,指揮“老師傅”登塔作業。他緊張得手心冒汗,生怕一個疏漏就“翻了車”。

  胡哲在制定方案、辦理工作票後,卻在交底時漏了關鍵細節。 李文亮不動聲色,補上三條實戰要點,徒弟暗自佩服:“這才是真幹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2

胡哲(右)為老師傅李文亮(左)整理裝備現場 攝影 王明華

  烈日灼人,鐵塔燙手。李文亮一邊熟練穿戴5公斤重的屏蔽服,一邊叮囑青年員工:“帶電作業,膽大心細是關鍵。”在確認風速、電阻各項安全條件合格後,他申請登塔。

  45分鐘,操作一氣呵成。透過無人機視角,胡哲清晰看到師傅每一個精準流暢的動作。而當李文亮下塔時,汗水已浸透內外衣服。他大口喝水,拍拍徒弟的肩説道:“塔上作業,思路要清,動作要精。多一個多餘動作,就多一分風險。”

  這次角色互換,讓胡哲深刻體會到:師傅傳授的不僅是技術,更是責任。唯有在實戰中反復錘鍊,練就“尖板眼”,才能真正擔起守護光明的重任。

  特高壓工程現場 老師傅退休前奔赴高原

  在阿壩—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7標的施工現場,人們總能看到一位老師傅忙碌的身影——他是肖永奇,一位在電力行業紮根四十年的老安全專家。雖臨近退休,他仍主動請纓,從湖北奔赴川西高原,站好最後一班崗。

  這項特高壓工程有75%線路穿越峻嶺,地質破碎,基礎施工難度極大。安全員牛清言正對深基坑圖紙發愁,肖永奇拍拍他:“走,去現場看。”

  蹲在基坑邊,肖師傅邊比劃邊講解:“每挖一米就得打一層護壁,防塌方”“鋼筋對齊綁扎,差一釐米承重都受影響”。烈日下,他親自握振搗棒演示“快插慢拔”,還笑説:“我當年練壞三根才摸到竅門。”牛清言感慨:“肖師傅的經驗,比圖紙更管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3

訓練場苦練技能 攝影 張晶

  2023年8月,武漢實訓基地的鐵皮棚裏逼近40℃。徒弟余幫節正壓接大截面導線,汗如雨下。

  “停!壓模偏了兩毫米!”肖永奇拿起卡尺,握住徒弟的手腕調整角度:“手要穩、要對齊、要抬平。這活兒靠的是穩勁,不是蠻力。”見他手心磨破,肖師傅遞上凡士林和自己的手套。

  白天嚴摳細節,夜晚復盤數據。肖永奇總鼓勵他:“我當年也差點放棄,拼的就是耐心。”余幫節在師傅的指導下每天苦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4

頒獎現場 攝影 張晶

  辛勤付出終有回報。2023年9月,余幫節在全國技能競賽中表現出色;11月更奪得“湖北工匠杯”導線壓接第一名。領獎時他眼眶發紅,肖永奇笑著説:“是你自己努力,未來還要挑戰更高目標!”

  幾十年來,肖師傅培訓的員工不計其數。他説:“哪怕要退休,我對電力的熱愛永不褪色。把經驗留給年輕人,看他們成長,我打心眼裏高興。”(文 李季 郭暉 胡哲 牛清言 鐘晨)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