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業界學界專家圍繞大模型演進和具身智慧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論壇由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漢紫東太初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武智(武漢)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

多家企業、研究單位成為“紫東太初”生態合作夥伴 供圖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
論壇上,紫東太初4.0多模態推理大模型在光谷正式發佈。紫東太初4.0具備“邊看、邊識、邊思”的認知能力,在高階語義理解與推理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技術演進層面完成了從“純文本思考”“簡單操作帶圖思考”到“細粒度多模態語義思考”的三重躍遷,邁向通用多模態推理新階段。論壇同步宣佈“紫東太初雲”平臺正式發佈。這是國內首個多模態大模型原生協同雲,也是首個全棧國産化萬卡智算雲。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家周成虎針對當前科學大模型專業技能欠缺、自主能力不足等問題給出解決方案。他認為將知識圖譜的思維方式遷移至問題領域,能夠幫助大模型系統性提升學習深度與問題解決能力,推動其成為理解世界、解決問題的“超級大腦”。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系統介紹了其團隊研發“長江模擬器”的關鍵成果及應用成效。他表示,長江模擬器作為以長江為研究對象、以水循環為紐帶的專業系統,實現了流域自然過程與社會過程的深度耦合,具備監測、模擬、評價、預警、決策支持等多重功能,為長江大保護及流域綜合治理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以《大模型下的算力基礎設施新發展》為題進行分享。武漢市氣象臺臺長、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李武階帶來《大模型賦能氣象領域變革》。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武漢市氣象臺攜手成立武漢“AI+氣象”創新工作室。
現場,“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校友聯合會—光谷”戰略合作平台啟動儀式同步舉行。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宣佈共同成立場景化算力中心。現場28家企業簽約成為“紫東太初”生態合作夥伴。(文 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