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19時30分,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聆聽長江”·第二屆長江音樂周閉幕音樂會暨長江主題合唱作品展演在武漢琴臺音樂廳奏響華彩終章。來自長江流域多省市的優秀合唱團齊聚一堂,用歌聲串聯起長江兩岸的文化記憶,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浸潤心靈的視聽盛宴。

閉幕音樂會暨長江主題合唱作品展演現場
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開場曲《長江之歌》震撼登場。恢宏磅薄的曲調裹挾著江河奔涌的力量,穿透聽覺、直抵人心,瞬間將現場觀眾帶入長江奔騰不息的壯闊意境中,為整場音樂會奏響了氣勢雄渾的開篇樂章。
音樂會上半場以長江流域各地民歌為主線,宛如一幅流動的“長江文化地圖”徐徐展開。湖北師範大學小燕子合唱團帶來的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旋律明快悠揚,帶著高原的純凈與熱情,勾勒出西北大地的獨特風情;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則如清泉般輕柔,婉轉的歌聲訴説著自然的靜謐與浪漫;川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充滿生活氣息,歡快的節奏傳遞出人民的樂觀豁達。當湖北本土民歌輪番唱響時,現場氣氛愈發熱烈。《幸福歌》曲調喜慶,唱出了荊楚兒女對美好生活的讚頌;《喇叭調》旋律活潑,盡顯鄉土風情;《數蛤蟆》則童趣十足,熟悉的鄉音讓本地觀眾倍感親切。
隨後,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深情演唱的湖南民歌《瀏陽河》《挑擔茶葉上北京》韻味十足,唱出了瀟湘大地的靈秀與深情;江西民歌《請茶歌》茶香四溢,傳遞出老區人民的淳樸好客;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節奏鮮明,展現了淮河岸邊的民俗特色;江蘇民歌《紫竹調》婉轉雅致,盡顯江南水鄉的溫婉柔美;浙江民歌《對鳥》靈動俏皮,充滿山野意趣。
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四省音協合唱團與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攜手唱響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江蘇民歌《茉莉花》,悠揚動人,成為跨越地域的經典共鳴;湖北民歌《龍船調》以其獨特的互動性和感染力,引發全場觀眾輕聲跟唱。
由武漢育才寄宿實驗小學天璽合唱團、武漢廣電少兒合唱團、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聯合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四省音協合唱團共同演繹的歌曲《我家就在長江邊》,更是以真摯的情感,唱出了長江兒女對母親河的深深眷戀。
音樂會下半場,聚焦長江主題原創作品,用音樂講述新時代長江故事。湖北音協合唱學會青年合唱團與華中農業大學流聲合唱團帶來《長江漢江》《金不換銀不換》,激昂的旋律展現長江的雄渾與富饒。
武漢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海燕合唱團深情演唱《白雲深處》《叫一聲我的哥》,用歌聲訴説著長江岸邊的動人故事。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協會合唱團以一曲《直尕思得》,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江漢大學春潮合唱團帶來的《我問長江》,則以獨特的視角,表達對長江的深刻思考。每首作品風格各異,緊扣長江主題,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長江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魅力。
音樂會尾聲,由歌唱家陳春茸領唱,全體合唱團演員與現場觀眾共同唱響經典原創歌曲《我的祖國》。歌聲響徹音樂廳,激昂的旋律中飽含著對偉大祖國、偉大長江的深情讚美與無限熱愛。
參加本次音樂會的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協會合唱團代表表示,非常榮幸能代表武漢理工大學參加本屆長江音樂節的閉幕盛典,能夠以音樂為媒介,參與長江文化傳播、助力文化自信建設,他們也倍感自豪。未來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不斷講好武漢理工故事、傳播武漢理工聲音、塑造武漢理工特質,繼續用美傳遞理工學子的人文情懷與青春力量。
這場閉幕音樂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長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通過合唱這一藝術形式,來自長江沿線的音樂力量匯聚一堂,用歌聲串聯起長江流域的文化脈絡,弘揚了長江文化,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難忘的視聽之旅,讓長江的文化魅力在音樂中永續傳承。(文/圖 閆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