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復一山,一嶺高一嶺。學堂遍黃岡,處處讀書聲。百年老師範,代代鑄師魂。初心似紅燭,不畏霜天永放光明。” 近日,根據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2025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安排,黃岡師範學院大型原創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在寧夏中衛市職業技術學校震撼上演。

大型原創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精彩上演
黃岡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初敏,該校黨委書記陳向軍,該校黨委副書記王基家,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教育部基礎教育品質檢測中心藝術首席專家,中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及中衛市各縣市教育局領導出席演出現場,沙坡頭區大、中、小教師和學生代表500余人觀看了本次演出。

《霜天紅燭》劇目演出現場
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黃岡師範學院90余名師生跨越千里,將承載著大別山紅色基因的黃梅戲藝術帶到寧夏,為當地師生奉獻了一場融合了紅色文化、師範傳統與戲曲魅力的藝術盛宴。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深情的唱腔和動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收穫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與真摯的讚譽。

演出現場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黃梅戲,太美了!”中衛市某中學生動情地説,“我似乎理解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正含義。”
寧夏當地教師紛紛表示,這場演出不僅是一場藝術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黃岡師範學院的“薪火相傳、初心不改”的精神和寧夏教育工作者是相通的,這種以藝術為載體的交流方式非常有力量。
演出團隊學生演員説:“能把革命老區精神、黃岡教育文化和學校的故事帶到祖國的西北,我感到無比自豪。”
9月23日,黃岡師範學院演出團隊的成員們馬不停蹄地深入中衛市多所中小學,通過舉辦黃梅戲藝術講堂、開展黃梅戲唱腔與身段藝術體驗課、指導學生藝術社團等,將大別山紅色文化、師範教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貫于思政教育、課堂教學和藝術實踐之中。這種“送戲+送教”的深度浸潤模式,讓寧夏的孩子們從“觀看者”變成了“參與者”,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美的種子。
據悉,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將此次展演納入全區中小學美育浸潤展示暨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寧鄂攜手 以美潤心”為主題,通過美育成果觀摩、高雅藝術展演、專家引領賦能等多種形式,成功搭建起鄂寧兩地美育交流與傳承的橋梁,為深入推動中西部地區中小學美育工作注入了嶄新的活力。(文/圖 黃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