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串兩江四岸顯三鎮靈秀 最美江景獻給江城人民 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

9月27日晚,市民在新建成的武昌灣1956公園休閒娛樂。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9月28日,隨著武昌灣節點提升改造工程、江漢碧道建設工程正式完工,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至此,武漢市域三環內建成82.89公里、總面積841.86萬平方米的生態江灘。
“以前是隔樓望斷江,現在可以近距離感受長江之美。”當日,市民張楊在武昌灣與鸚鵡洲長江大橋同框,“太美了,超出片!”武漢文旅部門預測,“十一”黃金周,武昌灣將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兩江四岸,是武漢不可複製的生態資源,更是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的重點空間。武漢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30年來,武漢市開創性地將堤防安全整治與濱水環境建設相結合,防洪屏障升級為世界級濱水空間。
1998年特大洪水後,龍王廟開展險段綜合治理;2001年,漢口江灘綜合整治展開,沿線58家企事業單位陸續搬遷。2002年10月,漢口江灘一期建成開放,“到江邊玩”成為全城熱潮。此後,武昌、漢陽、青山江灘公園陸續建成。
2020年12月,以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示範區為目標,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工程啟動。
堤防加固、護岸整治、閘口改造,打造安全廊;護凈水、顯綠岸、塑綠城,打造生態廊。串聯江灘與城市路網,提供文體配套設施,江灘人氣越來越旺。2022年3月,洪山江灘公園開園,成為生態廊道的重要節點。
5年來,通過16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分佈于兩江四岸的江灘公園逐漸連點成線,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了“護一城凈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
最美的江景,屬於人民。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煥新升級後,已成功舉辦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央視春晚分會場等大型活動,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逾5000萬人次。
最美的江景,屬於世界。武漢江畔無人機表演、煙花秀、籃球賽等視頻不斷刷屏全球社交媒體。以長江為幕,以百里生態廊道為軸,活力四射的武漢形象更加清晰,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
9月27日,埃及旅遊和考古部部長助理阿邁德·瑞和馬在武漢參加2025“大河對話”論壇時,遊覽了漢口江灘。
面對開闊的江景與悠閒的市民,他不時駐足,用手機記錄下江水與城市相融的畫面,“市民能如此自由地親近河流,這種人與水共生的智慧,為尼羅河融入現代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動參考,對全球大河沿岸城市具有借鑒意義。”
“如果説長江和生態是天賜之寶,那麼百里廊道則是人為之功。”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主任工程師閔雷認為,武漢百里生態廊道豐富的規劃實施經驗和成效,為全球城市濱水更新提供了寶貴範例。(記者黃磊、楊文漪、通訊員劉靜怡、劉傑、李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