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支教路上的醫學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14 16:49:15

  “老師,明年還來好不好?我把最喜歡的橡皮分給你。”2025年暑假,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路北社區愛心託管班的離別時刻,一個小男孩緊緊拉住湖北醫藥學院怡敏義務支教志願服務隊隊員的衣角,稚嫩的話語裏滿是不捨。為期19天的“七彩假期”支教活動結束之際,孩子們送上的親手製作的布貼畫和寫滿童真感謝的信件,成為怡敏支教隊醫學生志願者心中最珍貴的回報。

  傳承初心 從榜樣精神到團隊使命

  怡敏支教隊的創立,承載著一段感人的初心故事。隊伍名稱中的“怡敏”,源自中國好人、湖北醫藥學院退休教授陳怡敏。這位75年前從印尼歸國投身祖國建設的老黨員,自2000年起,在自家客廳開闢“教室”,風雨無阻二十餘年,義務輔導農民工子女逾200人,自費購教材、設獎學金,用大愛點亮無數孩子的求學路。

怡敏支教隊:支教路上的醫學生_fororder_圖片1

湖北醫藥學院退休教授陳怡敏輔導學生

  2011年11月,湖北醫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學子們深受感召,正式成立怡敏義務支教志願服務隊,立志將陳怡敏的奉獻精神星火相傳。十四年來,這支隊伍將志願服務從“一個人的教室”拓展為“一群人的遠征”,足跡不斷延伸,影響力持續擴大,曾獲評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湖北省本禹志願服務隊等多項榮譽。今年暑期在路北社區的實踐,累計服務時長超3000小時,惠及社區兒童200余人。

  創新實踐 不一樣的支教模式

  區別於傳統支教,怡敏支教隊充分發揮湖北醫藥學院的學科優勢,將“健康賦能·教育築基”的理念貫穿始終。在急救科普小課堂上,志願者們創新採用“理論+實操”雙軌模式:通過動畫視頻將急救原理轉化為“斷電先於救人”“卡住東西按肚子”等通俗口訣,並借助假人模型實現100%實操訓練,使孩子們從“不敢動手”到自信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

怡敏支教隊:支教路上的醫學生_fororder_圖片2

志願者們開展急救科普小課堂

  生活健康課上,“隱形糖”知識科普讓學生掌握食材含糖量辨識能力,推動健康意識融入日常生活。當孩子們主動提醒家人注意飲食含糖量時,這種將醫學知識轉化為生活智慧的能力,正是怡敏支教隊“1+2+3”關愛行動模式的生動體現,該模式也有效破解了短期支教深度不足的難題。

  雙向成長 醫學生們的田野課堂

  支教實踐不僅是付出,更是醫學生自我錘鍊與認知昇華的寶貴機遇。面對社區兒童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和突發狀況,從調解課堂小摩擦到處理學生身體不適,隊員們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中迅速提升。

  “把複雜的醫學知識‘翻譯’成孩子們能懂的語言,有時比解一道醫學難題更需要智慧。”一位隊員深有感觸,“這次經歷讓我真切體會到,醫生不僅是治療者,更是健康知識的傳播者和教育者。看到孩子們開始自覺佩戴口罩、勤洗手,提醒家人注意健康飲食,這種預防的價值無比巨大。”

怡敏支教隊:支教路上的醫學生_fororder_圖片3

志願者們現場普及健康知識

  許多隊員在親身感受到基層醫療資源的匱乏和健康需求的迫切後,職業志向更加清晰。多位隊員表示,未來將投身基層醫療服務,或專注于兒童健康、心理健康等急需人才的領域。

  展望未來 構建長效機制

  如何讓支教效果特別是健康干預持續發揮作用,是怡敏支教隊重點探索的方向。團隊正著力構建長效機制:一方面,通過常態化活動鞏固成果,如定期回訪合作學校進行健康知識宣講;另一方面,在社區持續開展“七彩課堂”,並利用寒暑假“返家鄉”實踐擴大覆蓋面,惠及更多群體。

  怡敏義務支教隊將聚焦“醫學生支教”特色,深化“1+2+3”機制建設,做好志願者招募與考核,深化“五育融合”課程,將醫學特色與素質教育結合,引入更多“小小醫者”體驗項目,並拓寬“最美小園丁”項目覆蓋面;預設立多個志願服務基地,為更多兒童提供持續的課業輔導與心理支持,以專業守護成長,用行動傳承怡敏精神。

怡敏支教隊:支教路上的醫學生_fororder_圖片4

怡敏義務支教隊走進多所學校

  從陳怡敏家中的一方書桌,到如今深耕社區、輻射周邊的志願服務網絡;從傳授知識到播撒健康火種;從青澀醫學生到讀懂鄉土中國健康需求的守護者——怡敏支教隊的醫學生們,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志願精神,在支教路上書寫著醫學人的溫度與擔當。(文/圖 陳盈盈)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