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間地頭化解糾紛,于村舍庭院傳播法治,這是洪湖市萬全鎮專職人民調解員肖軍初,一位在基層調解戰線上耕耘了十餘年的“老調解”的努力探索。多年來,肖軍初紮根基層,將“按需普法”與“精準調解”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雙驅動工作模式,累計成功調解各類糾紛3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9%。
按需普法: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肖軍初深刻認識到,普法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改變以往“一刀切”的普法方式。他借鑒“定制式”普法經驗,創新推出季節性普法和群體性普法兩種模式。
春耕時節,他深入到田間地頭,為農民講解農資買賣合同、農産品品質等法律知識;每到夏季汛期,他重點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規;秋收季節,他關注土地流轉、糧食收購等法律問題;冬季農閒,他則集中開展婚姻家庭、財産繼承等法律知識宣講。
精準調解:從“簡單説和”到“依法化解”
肖軍初注重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調解中,形成了“三步精準調解法”:精準識別矛盾焦點、精準適用法律法規、精準制定調解方案。
2025年5月,萬全鎮轄區村民因宅基地界限問題發生糾紛,雙方積怨多年,多次發生激烈爭吵。肖軍初得知後,針對糾紛類型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收集該村類似糾紛的處理案例。
準備工作完成後,他邀請萬全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工作人員一起到現場勘查,測量土地面積,查閱宅基地登記檔案。在掌握充分證據和法律依據的基礎上,肖軍初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耐心講解相關法律規定,並結合農村鄰裡關係的傳統美德進行勸導。
最終,雙方不僅接受了調解方案,還互相道歉,化解了多年積怨。肖軍初趁熱打鐵,就此案例在全鎮開展了一次宅基地相關法律知識普及活動,避免了類似糾紛的發生。
“調解不僅要平息糾紛,更要教會群眾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肖軍初經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他在每個案件調解結束後,都會針對案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進行簡要講解,實現“調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
雙驅動模式:普法與調解的深度融合
肖軍初創新的“按需普法+精準調解”雙驅動模式,有效實現了普法與調解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他建立矛盾糾紛預警機制,通過日常普法工作中收集的信息,提前發現可能引發糾紛的苗頭性問題。2025年初,他在普法活動中了解到某企業因經營困難可能拖欠工資的情況後,主動介入,提前為企業老闆和員工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最終幫助企業制定可行的工資支付方案,避免一起群體性糾紛的發生。
肖軍初經常説:“基層調解工作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需要的是對群眾的那份真心和責任心。”工作十餘年來,他用腳步丈量著萬全鎮的每一寸土地,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安寧。在他身上,體現了基層調解員的堅守與奉獻,也體現了“按需普法+精準調解”雙驅動模式的強大生命力。
下一步,萬全鎮將持續推進該模式,真正實現“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穩定一方”的社會效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的法治動能。(文 楊薇 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