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農村實用技術示範推廣行動,加快實用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10月23日,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主辦、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承辦的2025年鄉村振興實用技術大賽半決賽在武漢正式拉開帷幕。

2025年鄉村振興實用技術大賽半決賽現場
本屆大賽以“創新賦能·科技富民”為主題,聚焦農業全産業鏈技術需求,集聚全省農業科技力量,推動實用技術走向田間地頭。大賽自今年8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來自全省96個縣市區的217項技術報名參賽。經地方賽層層選拔,151項技術成功晉級半決賽,涵蓋糧油高效生産、智慧農機、農産品加工、健康養殖、資源化利用等多個重點領域,全面對接湖北省十大農業産業鏈。
創新賦能:系統化創新成果引關注
半決賽按技術領域分為六個小組。當天進行比拼的是糧油高效生産技術組和動物健康養殖技術組,最終湖北黃鱔産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帶來的黃鱔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以最高分一舉奪魁。

選手講解現場
在糧油高效生産技術組比賽中,一位選手以“農谷壹號”高油酸菜籽油為切入點,系統展示了從育種到品牌打造的全産業鏈現代化路徑。該項目依託院士團隊選育出油酸含量超77%的專用品種,集成標準化種植與精深加工技術。目前荊高油酸菜籽油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突破127.55億元,成為科技帶動産業升級的典型代表。
另一選手以“水稻是露天工廠,沒有一招制勝”為引,直面優質稻品種“優而不穩”的痛點,推出以“金山模式”為核心的集成技術體系。該技術使倒伏率由20%降至1%以下,病蟲害損失降低超50%,2024年帶動訂單突破10萬噸,助農增收超6000萬元。
科技富民:讓農業發展有了“科技范”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讓科技賦能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種糧,才能讓“米袋子”更滿、“錢袋子”更鼓。本次參賽的實用技術,讓科技農業釋放出更大的普惠效應。

活動現場
京山市嘉穗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推廣員張繼明是今天的參賽選手之一。他表示:“我講的主要是優質香稻的一個栽培管理技術,今天得到了89分。沒想到能得到這麼高的分數,我們回去有更強的信心來繼續完善我們的技術,真正讓農戶富起來。”
“我今天帶來的項目是蝦-蟹-草種生態循環種養技術。與傳統的螃蟹養殖模式相比,它能夠實現每畝增産4000元以上。目前我們推廣到了漢川及周邊8個鄉鎮,推廣面積3.6萬畝,帶動農戶1500戶。”湖北漢川天歌螃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亞鵬介紹。
以賽促用:構建鄉村振興科技新生態
本屆半決賽採取“路演答辯+專家評審”方式,最終將遴選出約100項技術晉級總決賽。大賽不僅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與成熟度,更強調其可複製性、帶動力與實際效益,推動形成“賽場—田野—市場”的有效閉環。
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賽是落實《湖北省農村實用技術示範推廣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的重要舉措。本屆大賽的舉辦,將進一步激活基層創新活力,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荊楚大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據悉,大賽總決賽將於2025年11月舉行,屆時將集中展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湖北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模式與新業態。自2023年首屆舉辦以來,大賽累計遴選推廣優秀實用技術200余項,覆蓋全省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基地及科技型企業,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持續動能。(文 金一鳴 圖 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