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來源:河北新聞網  |  2021-02-23 15:09:46

  守護白洋淀碧波安瀾 築牢千年之城生態底色

  河北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率先為依法保障國家大事規劃建設提供省級制度樣本

河北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2020年3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白洋淀春色。河北日報記者趙傑攝

  雄安新區設立四週年之際,迎來首部地方性法規。2月22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全票通過《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條例共八章100條,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九河下梢,華北之腎。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生命線,根據規劃綱要,未來新區藍綠空間佔比將達7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人大常委會2019年啟動立法程式,首次為雄安新區開展專門地方立法,築牢藍綠交織底色。

  “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部創制性立法,率先為依法保障國家大事規劃建設提供了省級制度樣本。

河北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2020年夏日的白洋淀生機勃勃。 河北日報記者趙傑 攝

  “把規劃要求、重大舉措、成功經驗上升為法規規定,有利於以法治方式解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防洪安全等突出問題,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雄安新區高品質發展。”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英錶示。

  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等規劃相繼出臺,如何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周英介紹,條例首次對國家批准的相關規劃予以立法確認,突出規劃引領性和權威性。規劃中提到的制定治理任務限期達標方案、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等,都上升為法規內容,嚴格設置法律責任,依法保障規劃有序有效實施。

  “條例還對生態系統治理進行了探索。”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二處處長杜海表示,一方面,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一體化建設,興水利、防水患、治污染、保生態全面發力。另一方面,強調區域協同共治,首次在地方立法中對京津冀晉區域協同治理作出規定,統籌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全面治理,變“一龍治水”為“協同共治”。

河北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2020年11月5日拍攝的白洋淀風光(無人機照片)。 深秋時節,“華北明珠”白洋淀水面如鏡,蘆葦金黃。近年來,通過有效治理,白洋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近年來白洋淀治理成效明顯,淀心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目前的Ⅳ類,部分水域達到Ⅲ類。“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內源污染等治理的痛點難點作出規定,嚴禁修築圍堤圍埝,限制審批新增入河排污口,並積極探索生態清淤、科學利用蘆葦蒲草、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治理新路徑,確保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杜海説。

  著眼千年大計,條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突出前瞻性、引領性。周英介紹,“一是標準更高,防洪標準按照二百年一遇設置,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於國標。二是理念更新,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推動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開展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創新模式先行先試,打造生態建設的雄安樣板。”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淀裏的漁民已經嘗到了甜頭。立法消息傳來,安新鎮大張莊村漁民劉麥子樂得合不攏嘴:“水變乾淨了,十多年撈不著的鳑鲏魚都回來了,要是以後有法撐腰,魚肯定會越來越多!”

  “歷時一年多、五次審議,這在河北人大的立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目的就是確保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周英錶示。(河北新聞網訊 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

編輯:路晶森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