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進鄉村振興一線:棚裏圈裏生産忙 産銷對接市場旺
來源:河北新聞網  |  2021-04-13 09:29:42

  棚裏圈裏生産忙 産銷對接市場旺

  ——河北推進鄉村振興一線見聞

河北推進鄉村振興一線:棚裏圈裏生産忙 産銷對接市場旺

  近日在石家莊市欒城區端固莊村,“番茄大王”曹西慶在大棚裏查看番茄長勢。 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農業農村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燕趙大地奏響了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日,筆者深入阜平縣、淶水縣和石家莊市欒城區等地,記錄當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新進展、新變化。

  脫貧不脫鉤,拔了窮根換新業

  “搬進新樓房是挺享福的,可一家人吃飯穿衣、孩子們上學的錢哪來?”

  近日,阜平縣炭灰鋪教慶村57歲的村民朱海紅坦言,2019年易地扶貧搬遷剛下山那會兒,他愁得睡不著覺。如今,朱海紅每天都“睡得很踏實”。在安置區阜東新區臨時黨委的幫助下,他在附近的山羊養殖基地建起了棚圈,養起了波爾山羊。妻子經過3個月的帶薪學習,正式成為硒鴿養殖園區的員工。

  阜東易地搬遷安置區是阜平最大的搬遷安置點,包括安居家園、怡居家園、美居家園、樂居家園4個小區,共搬遷入住4094戶、1272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95戶、7458人。

  脫貧不脫鉤,摘帽不摘幫扶。阜東新區臨時黨委全力為搬遷群眾搞好就業服務、尋找就業出路。上門調查、摸底情況、建立檔案、開展培訓、對接服務……阜東新區建立了搬遷群眾“一人一檔”就業檔案,把待業群眾全部納入管理系統。積極對接“兩區同建”的養殖、種植企業,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委託培訓機構和企業組織搞就業培訓,增強村民勞動技能。

  就業大門敞開了,致富路子通暢了。在縣養殖技術員的指導下,朱海紅的飼養技術不斷提升,同時還掌握了給羊打防疫針的技術。

  朱海紅説起了他的“養羊經”:“波爾山羊下崽多,1隻母羊1年産兩窩崽,每窩2隻。去年買進3隻羊,目前已繁殖了23隻,年底能繁殖到40隻。按目前的市場行情算,今年可以賺2萬元左右。”

  據介紹,阜平縣共建了39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3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告別了窮窩窩,住進了新樓房。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阜平縣堅決做到安置區建到哪、産業園區就跟到哪,配套建設養殖、種植、手工業等産業園區207個,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搬遷貧困戶一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牽手新發地,産銷對接好賣貨

  4月2日5時許,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物流園燈火通明。在菌類交易廳,菌菇商戶們正忙著出貨。淶水華益菇業銷售負責人劉晴根據手機上的客戶訂單,安排發貨。通過這個檔口,淶水縣農民種植的菌菇被採購商收購,進入零售終端。

  在河北新發地設立檔口5年了,華益菇業的客戶增加了1倍多。現在,海鮮菇和白玉菇每天銷售量達5000公斤左右。華益菇業總部位於淶水縣王村鎮,兩個種植基地分別位於王村鎮和趙各莊鎮。菌菇賣得好,菌菇合作社的農民都有了好收益。

  北辛莊村的孫寶會原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3年前,她到華益菇業菌菇生産基地包裝車間工作,逐漸成長為車間組長,憑藉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孫寶會説:“3年來,我的工資由每天幾十元錢,漲到了每月3千多元。在家門口工作,既能照顧老人孩子,又能掙錢,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據介紹,華益菇業為當地農民提供直接就業崗位100余個,通過菌菇種植帶動貧困群眾1437人增收,與農民建立起長效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産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農産品産銷對接是産業扶貧的關鍵環節。多年來,河北新發地積極投身“千企幫千村”,致力於推進高效産銷對接,讓農産品賣得出去、賣上好價錢。同時,為華益菇業提供市場銷售信息和前端種植分析,幫助華益菇業實現菌菇産業轉型升級。

  如今,在位於王村鎮的菌菇種植基地,培育室、生長室、包裝車間、保鮮存儲庫一應俱全。華益菇業總經理張利華説:“除了規模擴大、産量提升,品種也由單一的香菇培育生産,轉型為多種菌菇種植模式。除了主打産品海鮮菇、杏鮑菇、蟹味菇,我們正在進行羊肚菌、松茸菌、牛肝菌等高端菌菇的培育和標準化生産。”

  暢通農産品銷售,助力鄉村振興。河北新發地集團總裁魏樹儉表示,“十四五”期間,河北新發地將繼續參加“千企幫千村”行動,積極探索“佈局産地公益市場、實施供應鏈産業扶貧、發展共享農莊及都市休閒農業”等模式,把農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推廣新品種,特色産業有奔頭

  近日,石家莊欒城區冶河鎮端固莊村的番茄大棚裏,“番茄大王”曹西慶摘了一個熟果遞給筆者:“嘗嘗,看和別的番茄有什麼不同?”

  拳頭大小的番茄紅得通透,吃起來又沙又甜。曹西慶介紹,憑藉這個品種,他去年在京津冀蔬菜大會上獲得了“番茄大王”稱號。經過他的實驗,量産每畝可達4000公斤。這個品種很受採摘遊客的喜愛,每公斤採摘價格可達14元。

  曹西慶是欒城區番茄種植“土專家”。他在自家1畝2分地的大棚裏種了3個品種的番茄,不施化肥農藥,走綠色高端精品路線,除採摘外還按訂單銷售,光去年春季就賣了9.3萬元。他還把成熟品種推廣給其他番茄種植戶,併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近年來,欒城區發揮其緊鄰石家莊市主城區的區位優勢,不斷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發展草莓、番茄等特色農業種植及特色採摘,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從欒城區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該區計劃分區域優化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推動特色産業面積、品質雙提升。

  推廣特色農業種植,離不開農業技術的保駕護航。筆者從欒城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區今年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現科技服務到村到戶到項目。(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 通訊員李秀芹)

編輯:王珊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