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對話老黨員丨 守墓人楊愛公:將軍已逝,精神不死
來源:河北新聞網  |  2021-06-03 18:36:08

  開欄的話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百年奮進歷程,涌現出一大批頑強奮鬥、忘我奉獻的優秀共産黨員。為使青年一代深切感受紅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河北新聞網與團省委宣傳部聯合推出“新青年對話老黨員”大型專題報道,將選取百名青年代表作為採訪者,以青年視角挖掘身邊優秀老黨員的奮鬥故事,傾聽他們真實心聲,從他們的感人經歷中汲取拼搏進取的精神力量。

新青年對話老黨員丨 守墓人楊愛公:將軍已逝,精神不死

馮路廣對話太行山上守墓人楊愛公。(邯鄲學院供圖)

  2021年5月24日,河北省涉縣遼城鄉石門村。

  年齡相差近70歲的新老兩代黨員在此相遇,巧合的是,2021年也是老黨員楊愛公為左權將軍守墓的第70個年頭。

  對於楊愛公的故事,馮路廣心中充滿敬佩,也有太多的疑惑,老人緣何守墓70載?是什麼力量讓老人一直在堅持?……一場新老黨員的對話在太行山腳下的這個普通山村開始了。

  “把最寶貴的一杯水,灑在將軍墓前!”

新青年對話老黨員丨 守墓人楊愛公:將軍已逝,精神不死

楊愛公老人在掃墓。(資料圖)

  1942年5月,侵華日軍調集3萬兵力,在飛機配合下,將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黨政機關近萬人包圍在涉縣青塔北邊的南艾鋪、窯門口一帶。副總參謀長左權率領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10月10日,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在涉縣清漳河畔、蓮花山下一塊風景秀麗的地方落成。八路軍總部為左權將軍舉行公葬。

  馮路廣:您為左權將軍守墓70年,70年時間這麼漫長,您怎麼能堅持下來?

  楊愛公:我7歲那年,父親在給國民黨修工事時摔死了。沒過多久,爺爺又被日本人殺害,只剩下我和母親及3歲的弟弟相依為命。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就是當年日本侵略者犯下血腥罪行的地方,在這裡生活的許多老百姓都親眼看到過親人被殺害,在那個時候,八路軍站了出來。左權將軍為誰死的?就是為了這裡的百姓,為了趕走侵略者。

  1942年10月10日,舉行左權將軍公葬儀式,我當時是兒童團團員,也偷偷去了現場。那天的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5000多人沒有一個不落淚的,大家都捨不得他走,那天對我的衝擊很大,回家以後我一連哭了好幾天。

  當年親眼目睹左權將軍公葬在我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這也是促使我一直堅持守墓的重要原因。

  馮路廣:為了守好將軍墓您都做了哪些事情?

  楊愛公:早晨我會帶上鐮刀、掃把,拎上一杯乾淨的熱水,走大概40分鐘的山路,到左權將軍墓區。先把水灑在將軍墓前,然後在整個墓區轉一圈,再開始清理將軍紀念塔和陵墓周圍環境,一般需要兩個多小時。不同季節還有不同工作,比如春天要注意防火,六七月份割草,七八月份修剪樹枝,冬天防範家畜啃食樹皮。

  馮路廣:為什麼要在將軍墓前灑水?

  楊愛公:我們這兒是山區,缺水。水在我們眼裏就是最寶貴的東西,我每次上山拎一杯開水,灑在將軍墓前,就是把最寶貴的東西給將軍,代表我對將軍的敬意和想念。

  “將軍雖然走了,但將軍的精神還在!”

新青年對話老黨員丨 守墓人楊愛公:將軍已逝,精神不死

楊愛公老人為左權將軍守墓70年。(資料圖,邯鄲廣播電視臺視頻截圖)

  1950年,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建成,左權將軍和其他幾位烈士的遺骨由涉縣遷往邯鄲市區,但位於石門村的左權將軍墓原墓區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將軍雖然走了,但將軍的精神還在!”楊愛公繼續著自己守墓的承諾。

  馮路廣:1950年,左權將軍的遺骨遷到了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您為什麼還守在這裡?

  楊愛公:將軍雖然走了,但將軍的精神還在,老區人民對八路軍的感情還在,不能停止自己守墓的承諾!要像往常一樣,照顧好將軍墓,該拔草拔草,該掃落葉掃落葉,以前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還要比以前做得更好,將軍安息的地方一定要乾乾淨淨的。

  馮路廣:守墓遇到過困難嗎?

  楊愛公:困難算不上,算是一些小問題吧。有的村民看到墓區草長得好,墓前還有水池,就把羊趕到這裡。看到羊連吃帶拉,弄得墓碑周圍一片狼藉,我就把它們趕走了。

  墓區內樹多草茂又極易著火,我為了制止村民熏糞、燒秸稈,得罪了不少人。有次有人在地裏燒玉米稈,我去制止,和人大吵了一架。後來半年多的時間,見了面還氣呼呼的。但是,現在他們都理解了。

  小孩子腿腳靈活,最難管,我就經常到學校,和老師們一起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實在頑劣的孩子,我就上門找到家裏,讓家長幫忙教育。其實都是些小事,不算啥困難。

  馮路廣:聽説您在墓區種了許多樹,現在已經是一大片樹林了。

  楊愛公:從守護將軍墓的那一天起,我就時不時地買上一些樹苗,天氣合適的時候,就會栽到將軍墓周圍。從幾棵樹,到幾十棵樹,再到成百上千棵樹,幾十年過去了,小樹都長成了大樹,希望這些翠柏青松能一直陪伴著將軍。

  “我們守護將軍墓,更是在傳承將軍的精神”

新青年對話老黨員丨 守墓人楊愛公:將軍已逝,精神不死

楊愛公老人為左權將軍守墓70年。(資料圖,邯鄲廣播電視臺視頻截圖)

  清掃、修剪、巡視、講解……在這片寂靜的墓區中,時間在簡單的重復中一晃而逝。上了年紀的楊愛公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楊愛公喚來兒子楊乃堂共同守墓。2014年,楊乃堂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在這種情況下,楊愛公的兒媳李秀英站了出來,繼續接力守墓。

  馮路廣:墓區管理單調、重復、辛苦,為什麼選擇讓家人接棒,繼續守護墓區?

  楊愛公:不是我選擇讓孩子們守墓,而是孩子們主動選擇繼續做這件事。他們從小看著我做這件事,也知道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接手了。

  先是兒子楊乃堂,2014年他走了,後來兒媳李秀英接手墓區,那年她51歲。雖然沒有多高的文化,可是她也敬仰左權,感恩共産黨。我把知道的革命故事都告訴她了,她自己也學習史料。她把這些也都按自己的理解講給來參觀的人,告訴他們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現在,她比我還熟悉將軍墓區。

  馮路廣:您説到兒媳敬仰左權,感恩共産黨,是受到您的影響嗎?

  楊愛公:應該是。這麼多年一直為左權守墓,我覺得共産黨帶領大家過上了好日子,我是黨員,守好將軍的墓也算是做了一點兒事情來報答黨的恩情,我平時也會給他們講這些,他們肯定會受到影響。

  馮路廣:您覺得平時在農村怎樣發揮一名黨員的作用?

  楊愛公:黨員就是要比別人思想先進、做事積極,村裏的大事小情都得帶頭。守墓這個事,黨員就得帶個頭,有人説是苦差事,又沒啥好處,但是黨員的帶頭作用就體現在這。我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子孫後輩都能記住這段歷史、這位英雄,把將軍的墓守好,也是在把將軍的精神傳承下去。

  馮路廣: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您家兩代三人為左權將軍守墓70年,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楊愛公:堅持下來其實沒那麼難,我一直沒忘當初的承諾:守好墓、報答黨恩。這麼多年我們一家把守墓當成分內事。左權將軍為了保護百姓,犧牲在了這裡,也埋葬在這裡,我們有義務守護好將軍的墓。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有信心一直守下去。

  如果説有什麼支持我們走到今天,那就是一種精神。70年了,我們沒有一刻想過放棄,我們守護的是將軍的墓,更是在傳承左權將軍英勇戰鬥、救國救民的精神,要讓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記者孔思遠)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