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共治”,母親河變美了
——邯鄲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記
今年1—5月,全市8個國家考核斷面中,5個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2個斷面為Ⅳ類,1個斷面斷流,無劣Ⅴ類斷面。20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和153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水質都達到或優於Ⅲ類,達標率100%
2020年,《邯鄲市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規劃》出臺,力爭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母親河打造成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繽紛旅遊帶、高品質發展帶。這是峰峰礦區滏陽河龍洞珠泉景觀。河北新聞網董源攝
“河寬了、水清了,花紅柳綠,母親河煥發了新活力。”夏日,帶著孩子在東武仕水庫遊玩的張莉由衷感嘆。滏陽河的蝶變讓在河邊長大的她感慨萬千。
今年1—5月,在國家考核斷面中,滏陽河東武仕出口斷面水質已達地表水Ⅱ類標準,為歷年來最好水質。滏陽河的蝶變也映照了邯鄲市堅持統籌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的成效。
位於館陶縣公主湖西側的永濟河。 河北新聞網董源攝
標本兼治改善水環境
滏陽河是邯鄲境內徑流歷程最長的河流,由於年久失修,多處河道被垃圾、污水所侵蝕。為拯救母親河,2016年起,邯鄲市投資12億元進行滏陽河綜合整治,清理河道158公里,初步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2020年,《邯鄲市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規劃》出臺,滏陽河“整形修容”再次拉開序幕。按照規劃,滏陽河流經的9個縣(區)依據總體規劃和統一佈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轄區內滏陽河段的生態修復工作進行規劃,力爭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母親河打造成為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繽紛旅遊帶、高品質發展帶。
截至2020年底,滏陽河邯鄲境內完成河道清淤122.1公里,恢復河道原斷面65.9公里,大幅提高了滏陽河的行洪能力。
滏陽河是邯鄲流域治理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邯鄲市陸續對7條重點河流制定了達標方案,實施了7大類200多項治理工程,先後取締沿河污染企業110余家,實現涉水落後産能全部清零。同時,開展清除垃圾、清除違章、清潔水質的“三清”行動,根除了亂倒亂排、亂採亂挖、亂佔亂建等頑疾。
治本更需治源。
在入河水質管理上,邯鄲市標本兼治。一方面,實施查、測、溯、治、管5步工作法,推進入河排污口規範化管理;另一方面,新建46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對子牙河、黑龍港及運東流域範圍內的8個縣(市、區)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使主城區出市水質基本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大力建設濕地公園和水利風景區,利用自然生態實施水質凈化。同時,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十三五”期間,累計治理村莊1400余個,管控村莊3900余個。2021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被列為邯鄲市政府1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開源節流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的優劣,充足的水源是保障。
2002年,國務院批准了《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確定了從長江調水的東、中、西3條線路。3條線路中,惠及邯鄲市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齊海新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採用明渠輸水方式,從長江支流漢江的中上游丹江口水庫引水,經河南、河北、天津的部分地區,最終自流至北京團城湖,總幹渠全長1267公里。其中,邯鄲段總幹渠全長80多公里,年均分配邯鄲市水量最高可達3.52億立方米,相當於近兩個東武仕水庫的總庫容。
“長江水主要用於主城區及磁縣、邱縣、永年等12縣(區)的工業企業和城鎮生活用水。”齊海新介紹,邯鄲市積極對接海委漳河上游管理局、漳衛南局、南水北調辦等部門,統籌引江、引黃、引漳、引衛四大工程,加強調水補水,增加生態基流,提升水環境容量。僅今年1至5月,全市就累計調水補水2.85億立方米,相當於大約1.5個東武仕水庫。
破解水資源問題,既要開源,也要節流,邯鄲各縣(區)各顯神通。
“農業裝上‘智慧腦’,成本、收益實現‘一減一增’。”曲周縣槐橋鄉西漳頭村銀絮棉花種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景河介紹,該種植基地採用無人機防治病蟲害、水肥一體膜下滴灌等新技術,500余畝棉花節約了成本,增長了效益。
涉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松土、水稻旱育秧、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節水實用技術,實施灌溉用水計量收費和階梯水價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截至目前,全縣共改善灌溉面積1.07萬畝,年節水約200萬方。
地處華北地下水漏斗區的肥鄉,持續推廣節水小麥新品種,目前種植面積超30萬畝,基本實現全區覆蓋。
長效制度修復水生態
今年1—5月,邯鄲市8個國家考核斷面中,5個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2個斷面為Ⅳ類,1個斷面斷流,無劣Ⅴ類斷面。20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和153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水質都達到或優於Ⅲ類,達標率100%。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長期以來,邯鄲水資源形勢嚴峻,只有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才能更好地適應水資源現實稟賦,實現高品質發展。
2017年5月21日,邯鄲市河長制工作方案出臺,市、縣、鄉(鎮)、村河長陸續上崗到位,各項具體工作逐步展開。峰峰礦區、永年區等地實施了責任下延,在相關村明確了村級河長、巡查員及保潔員;邯山區、邱縣等地組織沿岸居民簽訂了《河道保潔承諾書》;雞澤縣在設立河長和技術參謀基礎上,還分別明確了分包河湖警長;曲周縣建立了以“鄉鎮負責、以獎代補、嚴格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河湖垃圾清理長效管護機制,讓河道垃圾實現管護常態化。各地源頭治污、水生態修復等項工作均已啟動實施。
2018年,河長制再次升級,河長、警長、督察長“三長治河”,重點圍繞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加強執法監管等六項任務,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制度機制、開展治理保護。河(湖)長治水有名、有實、有效。
今年以來,邯鄲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湖長巡河湖14萬餘人次,解決河湖問題557個,清理河湖垃圾3.2萬餘立方米。
隨著河長制工作的深入推進,轄區河流逐漸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環境品質不斷改善,贏得群眾紛紛點讚。(河北日報記者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