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探索農村養老新路徑
來源:河北日報  |  2021-11-23 11:25:53

  原標題:全會精神激勵邢臺探索農村養老新路徑,老人自編節目唱心聲——“全會精神悅人心,幸福生活感黨恩!”

河北邢臺:全會精神悅人心,幸福生活感黨恩

  11月20日,邢臺市南和區小馬扎宣講文藝小分隊來到區中醫院醫養康護中心,為這裡的老人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圖為宣講現場。河北日報通訊員邱洪生攝

  開欄的話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一段時間以來,全省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群眾堅持領會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全面貫徹落實,從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著眼基層實際、立足本職工作,不斷推動各項工作上水準,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本報今起開設“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專欄,以全媒體、行進式報道方式,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全面反映各地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動力,全力以赴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新做法、新進展。敬請關注。

  “我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後半生走進了新時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全會精神悅人心,幸福生活感黨恩!”11月20日,邢臺市南和區中醫院醫養康護中心的活動室裏,簡板聲聲,鼓聲叮咚,琴韻悠揚,牛紅芬、王愛英兩位民間藝人為老人們表演剛剛創作完成的河南墜子《幸福生活比蜜甜》,在這裡安享晚年的30多位老人圍坐一圈,掌聲、歡笑聲,交織成一幅其樂融融的幸福圖景。

  59歲的牛紅芬家住南和區河郭鎮仝牌村,自幼喜歡河南墜子。這天和她一塊兒來演出的,還有演員劉廣蓮、琴師侯鎖住,他們能説能寫能唱,是一支剛組建的小馬扎宣講文藝小分隊。“我們不愁吃,不愁穿,兜裏還有零花錢……歲數大了,越發覺得應該發揮特長,為國家作點兒貢獻!”牛紅芬説,從電視上看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的消息後,村民們都倍感振奮,就著手結合全會精神和身邊的變化,創編了《中國夢》《梅花賦》等幾個節目,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有感受,推動全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聽説文藝小分隊來宣講,80多歲的高光嶺和老伴兒劉梅秀特意穿了一身頗為喜慶的傳統服飾。“老伴兒患有腦出血後遺症,不能自主進食,雖然孩子們都很孝順,但一些康復護理需要專業的人來做,一家人從精力到體力都有些吃不消。”高光嶺説,去年,他們一起住進了南和區中醫院醫養康護中心,經過保險報銷後,個人一天只需承擔36元,一日三餐不重樣,冬暖夏涼,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好。

  老人所説的保險,是指邢臺全面推行的長期護理險制度。2019年以來,邢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高光嶺一家成為這項制度的受益者,醫護人員倒班日夜照料老人,打針用藥,甚至擦身洗浴,一家人感激得不知説啥好。“頭疼腦熱醫務室就看了,去醫院還可以走綠色通道,真是方便多了。”高光嶺笑呵呵地説。

  “長期護理險參保人群主要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綜合考慮個人、醫保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了‘全民繳費+財政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福彩公益金補助+社會捐助’多方共擔的籌資機制,最大限度降低群眾負擔。”邢臺市醫保局副局長國紅斌説。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推行,有效緩解了失能人員長期佔用醫療機構床位的問題,提高了醫療機構床位週轉率,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截至目前,邢臺共有定點服務機構138家,市本級和19個縣(市、區)全部開展居家護理業務,享受待遇22392人,基金支出2696.06萬元,兜住了失能半失能人員生活保障底線。前不久,該市推進“醫養一體、兩院融合”探索農村養老新路徑典型做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將激勵我們在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新途徑探索上更加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國紅斌表示,全市醫保系統將跟蹤落實好鄉村振興各項政策,全面完善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制度,建立全市統一的籌資標準、失能半失能人員鑒定標準、服務項目、支付標準、待遇結算流程和定點機構考核標準,讓享受待遇人員在全市範圍內自由流動,自由選擇定點服務機構。(河北日報 記者邢雲)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