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産黨員網訊(通訊員 吳海民 戴雲峰 楊學梅)“我們的梨皮薄、汁多,酸甜適中。今年産的7000多公斤梨,還沒下樹就被老顧客‘預訂’了一半……今年又是個豐收年!”遷安市建昌營鎮新房子村村民孫海山一邊包裝梨果一邊高興地介紹説。
遷安市建昌營鎮新房子村的果農在把梨分裝入箱。吳海民 攝
走進遷安市建昌營鎮萬畝梨園的所在村莊之一——新房子村,果農家處處都能看見圓潤飽滿的各色梨正在裝箱入庫,有的搬運,有的碼垛,前來運輸的外地車輛來來往往,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我們村的梨園就有2200余畝,與周邊幾個村憑藉北部山野綠道的優勢,串聯起來,足有1萬多畝,梨的品種多達十幾種,最主要的是皇冠梨和雪花梨,另外還有五香梨、紅香酥梨、早酥梨、早蜜酸梨、早酸梨、圓黃梨、鴨梨、巴梨等,其中,早蜜酸梨是新出品種,具有下果早、口感獨特等特點,市場非常走俏……”遷安市建昌營鎮新房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健非常自豪地説。
遷安市建昌營鎮萬畝梨園中的早蜜酸梨。吳海民 攝
遷安市建昌營鎮新房子村種植梨的歷史已經有近百年,230多戶的小山村幾乎家家戶戶皆産梨,85%以上的果木綠化覆蓋率,是2020年“省級森林鄉村”,僅梨全年總産量就超過250萬公斤,實現梨收入600-700萬元,畝均收入3000-3500元,人均收入近萬元,成了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梨樹接下來幾年將全部達到盛果期,有望達到1000萬斤。
近年來,遷安市建昌營鎮依託鎮域廣闊的山場和豐富的林地資源及北部長城山野綠道的優勢,堅持黨建引領,統一規劃,精準施策,大力推行‘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生産經營模式,強力推廣梨林修剪、嫁接等技術,科學提升果木栽植、管護整體水準。目前,該鎮精心打造的萬畝梨園已初見規模,並初顯效益,達到了“春看花、夏觀景、秋採果、冬儲存”的良性循環,有效帶動了沿線村莊的鄉村旅遊業,有力促進了果農、村民的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