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縣柴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的150畝紅薯喜獲豐收。通訊員 姚友諒 攝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訊(記者 齊彥紅 通訊員 劉旭陽 薛霞)“俺們姐們幾個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掙六七十元錢,正常上下班,也不耽誤接送孩子上學。”平鄉縣柴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基地裏,村民張麗雲一邊撿拾著紅薯一邊高興地説。
放眼望去,冬日暖陽下的合作社基地紅薯種植區一派繁忙的喜人場景。旋耕拖拉機在田地裏往返,進行著半機械化收割作業,所過之處,土壤翻開,一個個紅薯露出地面。10多位務工群眾有的細心撿拾,有的分裝外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2019年5月,平鄉縣柴口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次年10月正式投入運營。全村共有成員3339人,每人佔1股,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搖身一變成了“股東”。
“我們投入集體資金20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柴口村黨支部書記兼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張立朋説,今年基地主要種了150畝“西瓜紅”“商薯19”“煙薯25”三個品種的紅薯,另外還有決明子、大棚葡萄、黃姜和一些果木樹。
國慶期間,基地裏種的10畝黃姜喜獲豐收,沒出田間地頭就銷售一空,這讓張立朋和社員們很是欣喜。“實踐證明,只要找對了路子,按照既定目標幹下去,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150畝紅薯,是合作社今年的最大一筆“投資”。從選苗到栽植,從管理到收穫,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我們選的都是優質紅薯苗,育薯公司的農技專家定期上門進行專業指導,産量和品質都有了保障。”合作社社員王峰説,今年紅薯平均畝産達5000斤,按每斤最低售價1元計算,總收益大約75萬元。
“我們計劃外出參觀學習先進種植經驗,尋找適合本地的特色種植項目,突出特點、打造亮點,爭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標杆,努力實現新時代美麗鄉村新圖景。”展望柴口村的明天,張立朋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