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水準顯著提高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03-21 10:36:14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顯示,2013-2019年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水準顯著提高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顯示,2013-2019年,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增長迅速,協同創新水準顯著提高。其中北京的協同創新指數保持高速增長,是三地中增長最多的;天津的協同創新指數穩步增長,從2013年的440.48增長到2019年的506.86,增長了15%,而河北的協同創新水準取得明顯進步,協同創新指數從100增長到295.40,增長了195%。

  《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是有關部門委託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研發的用於動態監測和評價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狀況的指數體系。《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在界定區域協同創新的概念內涵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協同創新的目標為導向,按照數據可連續獲取的原則,構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分別是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繫、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以及11個二級指標、22個三級指標。

  基於指標體系,《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分析了2013-2019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發展趨勢,並從省級層面和地級城市層面對京津冀內部的協同創新水準和各一級指標的變化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政策建議。

  ■ 京津冀科研合作網絡快速生長,地區間産業活動更為活躍

  基於對各一級指標的結果分析,《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總結提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取得的主要成效,主要體現在研發經費穩步增長等六個方面。

  研發經費穩步增長,北京研發投入水準全國領先,基礎研究日益得到重視。京津冀的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從2013年的3.22%上升到2019年的4.19%,高於同期的江蘇、浙江與廣東。其中北京從2013年的5.98%增加到2019年的6.31%,繼續保持全國排名第一的領先優勢。2019年,北京基礎研究經費支出比重為15.9%,高於上海8.9%的比例,更遠高於全國6.0%的比例,正在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創新産出迅速增長,北京高科技論文發表量全球領先,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京津冀SCI、SSCI和A&HCI論文數從2013年的171177篇增長至2019年的238743篇,增長了39.5%。專利申請數從2013年的171248件增長至2019年的408327件,增長了138.4%;北京高水準科技論文增長迅猛,“自然指數”排名全球第一。北京加大對原始創新的投入,標誌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科研合作網絡快速生長,網絡密度不斷提高,形成以京津為主軸,京保石為次軸的結構。京津冀論文合作關係總數從2013年的60增加到2019年的78,城市間關聯度不斷提高;網絡密度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9年網絡密度為1.000,與2013年的0.769相比,提高了30%;平均路徑長度從1.231下降到1.000。2013-2019年京津冀科研合作網絡結構較為穩定,北京與天津雙核地位顯著,京津合作仍是網絡生長最為重要的動力。

  技術合作網絡日益完善,技術交易總量增長迅速,京冀技術合作大大加強。2013-2019年,北京與天津、河北的技術交易項數及成交額均快速增長,京冀技術交易項數從2564項上升為3880項、技術交易額從34.91億元上升為251.34億元,分別增長了51.3%和620.0%。

  地區間産業活動更為活躍,北京産業外溢效應明顯,産業分工日益清晰。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單位在區域內跨省(市)的産業活動單位達到1.6萬家,佔區域內産業活動單位總量的5.5%,比2013年末增長180.2%。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産業發展服務化、高端化、生態化態勢顯著,與此同時河北和天津積極承接北京市的部分産業轉移,三地間的産業定位與産業分工日益明晰。

  基礎設施一體化水準提升,創新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區域協調創新。京津冀的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環京津地區高等級公路基本實現了全範圍的覆蓋。高鐵網絡建設進展順利,“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國內外金融機構和組織聚集地,強大的金融實力為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撐。

  ■ 三地仍需加強創新鏈與産業鏈的連結,打造區域性科創走廊

  《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顯示,在京津冀協同創新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技術合作強度與城市等級及地理距離相關,“富人俱樂部”效應是影響技術合作的主要因素。2013-2019年間,專利合作數量的增加主要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北京與天津、石家莊這三個創新樞紐間的合作,另一個是北京與周邊地區的就近合作,如與廊坊、保定、滄州的合作專利數量增長明顯。合作專利數量減少的地區主要為與北京距離較遠的城市,例如北部的張家口、承德,南部的衡水、邢臺、邯鄲等。

  另一方面,北京市創新成果大部分在津冀地區以外轉化,對津冀的輻射引領作用有待提高。2019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4908項,成交額282.8億元,比2018年增長24.4%,但僅佔北京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的9.9%。北京市創新資源的結構和津冀的産業結構不夠匹配,創新鏈和産業鏈缺乏有效連結,導致北京市的創新成果大部分在津冀地區以外轉化。

  基於以上分析,《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1》建議,未來在繼續發揮北京的創新優勢、強化北京對津冀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需要加快提升天津、石家莊、保定等重要節點城市的創新能級,形成一核帶動、多級聯動的京津冀科技合作網絡;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內部的高鐵、高速等基礎設施網絡,壓縮時空距離,以區域間高速交通體系支撐京津冀各類要素的無障礙高效流動,降低科技合作的交易成本,延伸京津冀科技合作的空間範圍;圍繞科技合作網絡佈局高技術産業合作網絡,加強創新鏈與産業鏈的連結,通過高技術産業的跨城市分工合作,帶動各城市的經濟發展,縮小城市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進而促進城市間科技合作,形成“科技合作帶動産業分工,産業分工促進科技合作”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發揮中關村示範區的核心作用,通過在北京市域和周邊地區的重要節點佈局高技術産業轉化集群,共建一批科技園區,構建“三城兩翼一區”協同創新模式,打造區域性科創走廊和“京津雄”創新金三角。(河北日報記者 米彥澤)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