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保護大運河 《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將施行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3-30 18:12:36

  國際在線河北消息(邢碩):3月30日上午,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將於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這是我省第一部關於大運河的專項法規,填補了大運河法治保護的立法空白,為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在當日上午召開的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新聞發佈會上,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馬桂旺説。

(原創)立法保護大運河 《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將施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330155853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邢碩

  《條例》共8章65條,即總則、規劃制定和實施、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遺産利用、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重點內容如下:

  明確保護範圍要求。一是規定本《條例》所稱大運河,是指中國大運河河北段,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永濟渠遺址和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與大運河連通部分。大運河文化遺産,包括列入大運河文化遺産名錄的大運河水工遺存、各類伴生歷史遺存等物質文化遺産和與大運河相關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二是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活態傳承、合理利用、分級管理的原則,維護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三是規定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實行名錄管理,由大運河沿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定、調整並公佈。

  強化細化政府責任。一是規定將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保護投入,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二是規定文化和旅遊、文物主管部門主管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作。發展改革、公安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工作。三是要求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作協調機制,以及加強與沿線相鄰的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四是文物、水行政、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加強物質文化遺産安全檢查和執法巡查,建立健全預警處置機制。五是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文物主管部門可以對未履行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職責或者履行職責不到位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

  嚴格推進規劃實施。一是要求河北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本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及其專項規劃,沿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規劃要求,做好大運河文化遺産整體保護利用。二是制定規劃應當以大運河現有和歷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為基礎,根據遺産資源分佈,合理劃分大運河文化帶的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三是加強大運河系統性、整體性保護利用,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同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相結合。四是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等主體功能區。

  強化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一是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工程建設的,應當遵守文物保護法關於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二是將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河道兩岸各兩千米範圍劃定為管控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以外的管控區的開發利用,要遵守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的規定。三是實行考古前置,即大運河沿線的土地可能存在歷史文化遺存的,應當在劃撥、出讓土地使用權前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已劃撥、出讓的土地,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歷史文化遺存的,應當立即停止施工並報告文物主管部門。四是加強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的整體保護。五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對大運河進行生態補水,改善大運河水質。對河道內違法耕種的灘地進行退耕,對裸露河灘進行生態修復,對違法佔用河堤的建(構)築物進行清除。六是嚴格禁止損毀、破壞大運河水工設施,擅自填堵、佔用、拆毀、覆蓋大運河河道等危害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産的行為。

  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一是統籌建設傳習所、傳承基地、展示中心等保護傳承設施,通過提供傳承場所、資助傳習經費、提供技能培訓等方式,支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二是記錄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相關知識和精湛技藝,做好非遺成果保存工作。三是實施大運河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開展生産性保護,扶持、宣傳、推廣老字號品牌。四是組織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推動非遺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五是鼓勵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與大運河沿線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社區、群體及傳承人合作,開展非遺研究。

  加強文化遺産科學利用。一是利用活動要堅持科學、適度、持續、合理的原則,以不破壞大運河文化遺産及其環境風貌為前提,與大運河文化遺産的文化屬性和承載力相適應。二是鼓勵大運河適宜河段發展旅遊通航,重點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三是建設運河樞紐城市、發展運河重點城市、打造運河水岸市縣、培育沿河特色城鎮,優化城鎮發展空間格局。四是利用歷史遺留的老作坊、舊廠房等工業設施,發展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高附加值産業,推動工業遺産活化利用。推進特色文化産業發展,增強文化遺産資源轉化活力。五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整治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交通,發展大運河沿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強化細化法律責任。一是細化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法律責任。二是規定了對擅自在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工程建設的,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歷史文化遺存未按規定報告所在地文物主管部門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三是逐條對照條例禁止性、義務性規定,細化了違法情形,增加了相應罰則,實現了法律責任全覆蓋。四是就有關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種類、幅度與《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作了銜接性規定。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