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來源:冀時  |  2022-04-06 10:16:58

  原標題:【踐行總書記囑託——未來之城看雄安】③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特別報道《踐行總書記囑託——未來之城看雄安》之前我們了解到了雄安新區五年發展歷程中的“快與慢”“新與舊”。接下來説一説“先與後”——“先植綠後建城,先地下後地上”,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看看千年之城怎麼用綠色和智慧夯實未來競爭力。

在千年秀林桃花園暢想未來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起筆開篇。乘著浩蕩的春風,記者在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徐成立帶領下,走進了“千年秀林”一處桃花盛開的地方。

  徐成立:類似的春季開花比較好看的地方,這裡有很多。一到七八月份,山桃結的小桃很多,枝條都壓彎了。還有海棠,那果兒成串,它小但是吃著挺甜的。老百姓一到果熟的時候也成群結隊的,大筐小筐往回拎,很幸福,妥妥的獲得感!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2019年航拍春季造林項目大地景觀(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圖)

  2017年11月13號,雄安“千年秀林”工程栽下了第一棵樹。截至到2022年3月,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5.4萬畝,2300多萬株,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航拍十萬畝苗景兼用林項目(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圖)

  透過航拍鏡頭,春潮涌動的畫面盡收眼底,桃花飄紅、杏花飛雪、油松吐翠、國槐傲立……讓記者意想不到的是,林中時不時還有吊車在作業,不是在植樹,而是在移樹。

  徐成立:原來栽的時候四五公分粗,現在十來公分了。先行栽植的一些苗木,現在已經陸續應用到雄安新區道路綠化,公園建設。用咱自己的苗,建咱雄安自己的城市,效果非常好。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千年秀林景觀提升綠道項目,栽植的銀杏樹是行道樹(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圖)

  雄安集團生態公司技術總監徐成立介紹説,先植綠、後建城,這是雄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生長之路,植樹造林比其他基礎設施建設要早兩年,規劃在先。當“建設者”前,先當“種樹人”。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大清河片林冬季雪後美景如畫(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圖)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徐成立(左)給記者王謙介紹雄安新區的植樹理念

  同時,雄安新區創新理念,提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營造近自然森林”,就是在適度人為干預下,堅持採用原生冠苗,打破行列式的栽植方式,採取自然隨機式散點種植,實現森林自我調節,自我更新。最關鍵的是,先栽小樹,多栽本地樹種,形成“多快好省”的局面。

  徐成立:多,40來萬畝,2000多萬株,200多個樹種,當地的柳樹、槐樹、白蠟、梓樹、楸樹、欒樹,鄉土優質樹種,全部都有;第二快,運距近,能夠實現當天起挖,當天栽植好;第三是好,先栽小樹,成本也低,經過三四年在新區的種植,有個馴化過程,根系發達、適應性強,而且原生冠,一個豐滿的樹榦一直往上長,這種苗子在全國都不好找;第四就是省,因為運距近,一開始栽小苗成本也低,用這個苗支持新區內部的城市建設,這不就省錢嗎?!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郊野公園建國酒店覆土建築及周邊綠化(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資料圖)

空中俯瞰千年秀林

  先與後,還體現在城市建設層面。有設計師把雄安比作白洋淀邊的一棵大樹,城市的主體是樹的軀幹。迎著這座枝繁葉茂的“綠城”,記者隨後沿著“主幹”來到“大樹”的根部,探訪了“先地下後地上”規劃理念帶來的成果——縱橫交錯的地下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長啥樣?記者探訪未來之城“大動脈”!

  李金粼是雄安新區綜合管廊運維管理項目的一名駐場負責人,他從容東片區金湖未來城附近帶記者驅車進入管廊,只見裏面寬敞筆直,燈光明亮。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李金粼(左)給記者介紹管廊示意圖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示意圖

  行駛一段距離後,李金粼下車來到他日常巡查的工作層,指著墻上的示意圖説,管廊分主廊和支線,主廊配有物流通道,通道下面是艙室。容東片區的管廊是“一環七支”的佈局。

  李金粼:“一環七支”,一環裏就是這種構造,有兩層,咱現在在上面的物流層,就是剛才停車的那裏。主廊是加著物流通道,支線上就只有艙室,就是下面你要看到的。

  記者:有電力的,水信的,能源艙就是供熱的。

  李金粼:還有燃氣艙,兩艙的就只有綜合和能源就是熱力,五艙六艙多就多在了電力艙。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地下管廊艙室結構示意圖

  綜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生命線工程,在雄安就是未來之城的“大動脈”。相較于傳統管廊各艙室獨立設置,不能充分利用艙室空間,照明、監控報警等附屬設施無法共享等問題,雄安新區綜合管廊在設計和施工中借鑒國外的建設經驗,提出共艙理念,實現管線集約、運維共享,破解了傳統管廊獨立艙室數量多、運維成本高等難題。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李金粼帶記者進入艙室層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艙室層

  儘管如此,目前李金粼和隊員每天的步數仍保持在一萬四五左右。記者跟他順著樓梯,隨後下到了綜合管廊的艙室層。

  李金粼:管廊屬於有限空間,就是密閉空間,進來先看環境、溫度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先進行通風,運維主體是幹這些,然後下面廊裏還有附屬設施,主要有幾大系統:監控報警系統,比如氧氣、溫濕度,物聯網系統,安防系統有電子井蓋,通訊系統有對講機、電話,消防排水等等,我們負責這些系統的日常維護。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李金粼檢查地下管廊電力設備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綜合管廊通訊系統中每個50米安裝有固定電話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綜合管廊部分監控報警系統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綜合管廊檢修供電系統

  巡檢過程中,記者又遇到了參與過管廊建設的劉羽涵。身為雄安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容東片區項目經理,他介紹説,這裡的綜合管廊平均埋深在14米左右,物流通道層寬約14米,高七八米,最寬處相當於雙向四車道。

  劉羽涵:管廊的理念當時就是説利用地下空間,系統化、集約化、智慧化地把這些管線落地。容東的管廊燃氣是入廊的,我們可以看到隔壁艙室就是燃氣艙,全國各地有些地方燃氣沒有入廊。跟其他地方的差異是多了一個物流,它倆共構共建的,將來蔬菜是直接進小區的,包括小區産生的垃圾都是走無人駕駛的物流車。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劉羽涵(右)給記者介紹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綜合管廊的建設理念與過程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綜合管廊設計圖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地下管廊能源站處最深,可達地下20來米

  未來5G技術將在管廊被充分運用。物流車輛在地下自動卸貨、裝貨之外,智慧機器人還可以對能源、電力、通訊、供水等艙室完成巡檢,這樣可以大大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困擾大家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將不復存在,新區的人居環境會更美觀、更安全、更高效。

雄安新區的先與後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規劃組組長肖艷明

  這一切都離不開先與後的規劃理念。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規劃組組長肖艷明坦言,千年大計,始於規劃。

  肖艷明:雄安新區建設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堅持謀定後動,堅持規劃引領,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確保規劃理念和要求真正變為一張張“路線圖”和“施工圖”。磨刀不誤砍柴工,在“1+4+26”規劃體系的指導下,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美好藍圖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記者:王謙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