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橙色預警繼續 各種預警信號怎麼看
來源:科技日報  |  2022-05-16 16:10:36

  5月12日晨,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暴雨橙色預警,這也是我國2022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當天恰好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氣象作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氣象預警信號是怎麼來的,又該怎麼看呢?

  氣象預警是如何來的

  就像世間所有的萬事萬物一樣,氣象預警也同樣遵循著從萌芽、問世、成長到消亡的生命規律,即孕育、誕生、傳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

  孕育,簡單説就是預警的製作過程。

  為更早發現可能引發災害的天氣現象,氣象工作者通過空、天、地、海四基觀測設備,對風(風力、風向)、溫度(氣溫、地溫、海溫)、氣壓、濕度、能見度、雨(雪)量、雷電、雲等諸多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監測。

  這些設備包括:高度可以抵達3萬多千米以上的衛星,精度達到“微米級”的能見度儀,360度旋轉的雷達,稱重精確到0.1克的雨量計等。如同給大氣做“CT”,這些儀器能夠清晰看見大氣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收集的各類氣象觀測數據,一邊被傳輸到天氣預報員的工作平臺,一邊被“喂”給超級計算機,經過計算,會得到一個關於某種氣象災害發生可能性的數值;預報員根據計算結果以及全方位的立體觀測數據,分析天氣圖和國內外數值預報産品,研究各類型天氣圖表,分析判斷氣象衛星和雷達探測資料等各種手段獲取的資料,來診斷天氣演變;將研判得出的預報數值,與預先通過研究設定好的預警級別標準臨界值進行比較,合乎條件時立即啟動發佈相應類型與級別的氣象預警信息。

  至此,一條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誕生了。

  各種預警信號怎麼看

  目前,我國主要有14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如颱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不同顏色的預警信號表示不同等級,一般來説有藍、黃、橙、紅四種顏色,分別對應著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以及發展態勢,為四級(一般)、三級(較重)、二級(嚴重)、一級(特別嚴重)。

  從藍色、黃色到橙色和紅色,同一種類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級別不同,對應的防禦措施也不盡相同。當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時,公眾應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出行。

  以某地區的暴雨災害為例,發佈藍色預警信號,意味著未來12小時內降水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續;發佈紅色預警,意味著未來3小時內降水量將達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續。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類別和級別並不統一,例如有些地區會受颱風影響,有些地區則不會,同一類別有的是三級“黃橙紅”,有的是四級“藍黃橙紅”。這是由於我國地理範圍廣大,各地受氣象災害影響的種類和範圍都不一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可以根據當地氣象災害的特點,選用或者增設規定的預警信號種類,設置不同信號標準。但相同的是,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級別越高,公眾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收到預警信息怎麼辦

  便捷、高效、廣覆蓋的信息獲取渠道是“早行動”的前提條件之一。數據顯示,手機短信、廣播、電視、互聯網或智慧終端,都是公眾獲取預警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多渠道發佈手段的配合下,預警的公眾綜合覆蓋率達到92.7%。

  隨著氣象災害風險防範制度逐步健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明顯提升。近五年,國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平均每年發佈19.5萬條氣象預警信息,暴雨、大霧、高溫是這五年間發佈最多的氣象災害預警。

  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時,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答案。

  氣象災害預警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情況。藍色、黃色預警信號都是“提前警告”,表明雖然目前還比較平靜,但危險可能就在眼前;橙色、紅色預警信號一般都是在惡劣天氣“進行時”的時候發出的警告——惡劣天氣已經發生,並且可能會進一步升級。

  總的來説,看到最低一級的預警信號就要注意出行安排了。比如,當最低一級的暴雨藍色預警信號發佈時,人們應該謹慎考慮遠行、郊遊或者去地勢低窪地區的計劃,並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隨著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級別的提高,人們應做出相應的防範準備,切不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與此同時,還可以查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與傳播辦法》,進一步了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相關氣象災害的防範措施,通過中國氣象局官方網站、中央氣象臺網、中國天氣網等渠道了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學校、機場、港口、車站、高速公路、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也都會設置或者利用電子顯示屏等設施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在平時,只要多關注天氣並了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背後的意義,關鍵時刻不“輕敵”,公眾的防範意識就會相應提高,氣象防災減災的效果也會大幅提升。(科技日報 記者付麗麗)

編輯:王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