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紫塞明珠”生態生金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07-18 11:44:36

  承德:“紫塞明珠”生態生金

  7月12日,一列高鐵列車從承德南站駛出,2018年12月29日,承德正式邁向高鐵時代。河北日報記者 田 明攝

  塞罕壩的“綠色地圖”向全世界詮釋“美麗中國”;世界裝機容量最大抽水蓄能電站開始發電;機場通航、高鐵通行,立體交通網初步形成,步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富民産業覆蓋面廣、帶動性強……十年春華秋實,十年成就非凡。

  黨的十八大以來,承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承德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砥礪奮進、篤行不怠,不斷推進高品質發展,堅決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新名片

  築起京津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居華北地區首位

  7月的壩上,山花爛漫,林海蒼翠。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鄉分場砬子溝攻堅造林地塊,3年前種的樟子松,枝條粗壯,長勢良好。

  “有專家説,石質陽坡種樹難活,但我們卻將造林成活率保持在98%。”分場副場長范冬冬自豪地説,十年前,林場向土壤貧瘠、岩石裸露的石質陽坡發起攻堅造林,如今林場內石質荒山已全部披綠,森林面積增加到115.1萬畝。

  將茫茫荒原變成鬱鬱蔥蔥的林海,在塞罕壩,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樹,都是綠色。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被授予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黨的十八大以來,承德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首都“兩區”建設政治責任,以每年60萬到70萬畝的營造林速度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13年的55.8%提高到60.03%,居華北地區首位;有林地面積由3307萬畝提高到目前的3556萬畝,佔京津冀有林地面積的三分之一;12個縣(市、區)獲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在河北省率先實現森林城市全覆蓋。

  以保障京津用水安全為己任,承德深入開展潮河、灤河等主要河流水環境治理,全面清理潘家口水庫網箱養魚4.5萬噸、網箱3.9萬個,確保一泓清水入京津。全市23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優質水質比例達100%,水環境品質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國務院批復同意承德以“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成為全國6個創新示範區之一。

  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天藍,萬壑鳥鳴。生態強市、魅力承德正在書寫新的綠色奇跡。

  産業新名片

  限“黑”上“綠”,綠色産業增加值佔GDP過半

  “遊龍”穿隧道,高峽出平湖。走進世界裝機容量最大豐寧抽水蓄能電站的地下廠房,2021年底投運的1號、10號機組正輸送綠色電能,2號、9號機組已進入調試衝刺階段,投産發電在即。

  “北京冬奧期間,電站為場館提供了60萬千瓦的電力調節保障。2024年底,12台機組全部投産發電後,每年可發電66億千瓦時,將成為華北地區唯一具有周調節性能的抽水蓄能電站。”國網新源河北豐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培枝説。

  2013年5月開工,2021年12月首批兩台機組投産發電,豐寧抽水蓄能電站見證了承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承德礦産資源豐富,“兩黑”(黑色金屬採選和冶煉)産業增加值曾佔GDP的“半壁江山”。為摒棄資源依賴的發展老路,承德限“黑”上“綠”、限“重”上“輕”、限“低”上“高”,向綠色要發展、向生態要效益。找準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突破口,構建清潔能源、釩鈦新材料及製品、文化旅遊康養、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大數據、特色智慧製造“3+3”現代産業體系,綠色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三次産業佔比從2013年的16.8:51.1:32.1,調整為2021年的22:34:44。

  交通新名片

  步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區域交通樞紐形成

  “各位旅客,承德南站到了!”7月13日7時42分,市民王英峰走出G951次高鐵車廂,轉乘公交車,去單位上班。

  “原來坐綠皮火車,到北京得走小半天兒。如今,只需52分鐘。”王英峰説,週末回北京與家人團聚,平時在承德工作,雙城生活成了常態。

  一快一慢,折射出承德交通的巨大變遷。2021年1月22日,京沈客運專線全線貫通,併入京哈高鐵,承德跨入高鐵新時代,也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要先行。十年間,承秦高速、承朝高速、張承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開通。

  如今,承德整體路網已實現市區到首都及周邊城市、市區到縣城、縣城到鄉鎮、縣城到主要旅遊景區運行時間不超過2小時交通圈,以市區為中心,“一環八射”高速公路網絡已基本形成,除興隆外,其餘縣(市、區)均實現高速通達。

  回家的路程越來越近,遠行的距離越來越長。承德先後與7家航空公司達成合作,累計開通15條航線,通達16個城市——2017年5月31日承德普寧機場正式通航以來,已完成進出港旅客吞吐量170萬人次。

  “承德已實現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承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于山説,十年間,承德與東南沿海、西南內地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京津冀城市之間與東北地區的通勤頻率大大提高,已經成為區域交通樞紐。

  鄉村新名片

  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20多個扶貧模式在全省全國推廣

  站在二樓窗戶前,望遠山滴翠,聽伊遜水歡,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裏哈村脫貧戶康有良難掩幸福之情。

  “2017年,我家從山溝低矮破舊的老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幸福安居小區’。平時到村裏的鹿場、羊場打打工,零花錢不斷;有空上山採蘑菇、挖野菜,賣給來往遊客,他們最愛這口。”老康用“翻天覆地”形容他家十年來的變遷。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8個縣(市),7個是貧困縣;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承德有3個,全市貧困村936個,貧困人口多達45.6萬人。貧困人口多、程度深、任務重,脫貧攻堅戰伊始,承德面對的都是“硬骨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承德把“脫貧摘帽、全面小康”作為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的硬任務,緊扣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關鍵環節,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舉全市之力,打好“組合拳”,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黨旗紅”、“三零”産業扶貧、“萬戶陽光扶貧工程”等20多個扶貧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借鑒推廣的承德樣本。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先行。如今,“一號風景大道”休閒農業示範帶、京沈高鐵“平泉香菇”産業示範帶、“塞罕壩”高寒地區馬鈴薯産業示範帶、灤河潮河流域道地中藥材産業示範帶、金山嶺長城沿線優質果品産業示範帶,5條優勢特色産業示範帶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已帶動45萬戶、150萬農民穩定增收,成為承德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鏈條和紐帶。

  民生新名片

  “惠”字當頭,民生投入佔預算支出逾八成

  家住濱河社區椿林苑小區的88歲獨居老人趙桂芹家,經常會有志願者上門陪她嘮嘮嗑兒,幫她收拾家務。

  每次志願服務都會以小時為單位存入志願者“時間銀行”個人賬戶。當志願者年長需要照顧時,就可以從個人賬戶中支取“時間”,免費享受相應的服務。

  時間可存取,愛心能互換,幸福可增值。承德的“時間銀行”志願服務模式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稱讚。

  如今,在承德,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企業運營、社會參與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健康醫療等“七助”服務,越來越多“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讓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

  閒暇時到社區,有圖書閱覽室、書畫室等“七室一校”可滿足“老有所學”的需求;不願意做飯,社區有老年食堂,葷素搭配,還低於市場價……87歲的馬桂富住在承德高新區濱河社區,養老成“享”老,舒心又愜意。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承德始終心繫民生福祉,緊盯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傾力辦好民生實事。從醫療到教育,從就業到養老……“惠”字當頭,一件件民生實事溫暖著千家萬戶,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件接著一件辦。2017年以來,承德民生支出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支出更多傾向民生領域,民生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逾八成。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惠民實事只多不少——回望十年,一路疾馳著的“民生”號列車速度不減,改善民生福祉的步履鏗鏘有力。(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雲 尉遲國利)

編輯:李雨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