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趙縣:一座古城見證趙州興衰歷史
來源:河青新聞網  |  2022-07-25 16:26:16

  原標題:文明之美看東方·青豆帶你逛家鄉古跡④丨一座古城,見證趙州興衰歷史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産品。

  即日起,河青新聞網推出“文明之美看東方——青豆帶你逛家鄉古跡”專欄,帶您一起領略燕趙大地上的歷史文化。

  【導語】

  河青新聞網訊 趙州古城曾是冀中平原長期存在的行政中心城市。但是隨著近代區劃調整和經濟衰退,讓這座古城的影響力大為下降。於是,原來的趙州就“降級”為了趙縣。今天,我們就以這篇文章來探究一下千年趙州城的興衰歷史。

  趙州在古代有多個稱謂

石家莊趙縣:一座古城,見證趙州興衰歷史

今天的趙州古城

  趙州在古代有趙郡、殷州、沃州和慶源府等多個稱謂。在宋金對峙時期曾有過一段關於趙州的趣聞。宋高宗趙構在南方建立小朝廷後定年號為“建炎”,意圖是用五行中“火克金”的思想來壓制金王朝國號。金朝皇帝完顏亮繼位後,專門下令改趙州為沃州,意思是用“水克火”來應對宋朝皇帝。

  這個借改地名的方式來隔空“打嘴仗”的故事見於宋人的著作《清波雜誌》,在元代脫脫所著的《金史·地理志》中也有記錄。

  北齊天保二年(西元551年),為避太子高殷名諱,殷州改稱為趙州,這也是趙州地名首次見於建制。隋文帝大業三年(西元601年),朝廷改趙州為趙郡,下轄11個縣,趙州迎來了歷史上轄區面積最大的時期。

  後世,趙州的轄縣數量略有減少,但到了明朝時依然下轄七個縣。明清時代的趙州城的城墻周長接近13里,在人口稀少的古代,趙州已經算是中等規模的城市。

  清朝建立後,因為人口增加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朝廷開始對地方行政進行改革。雍正繼位後,針對原來的府轄縣過多、知府難以管理的情況,他採納了大臣分割地方管理權的措施。具體做法是提升直隸州的行政級別,減少原來的府轄縣的數量。

  於是,原本轄區面積極大的正定府在改革後剩下了一府十三縣,而屬於直隸州的趙州的轄區從原來的一府六縣減少到了一府五縣。但即便如此,此時的趙州依然是轄寧晉、柏鄉、高邑、臨城和隆平(今隆堯縣)五個縣的行政中心。這五個縣再加上趙州城,六個縣的轄區範圍,依然讓趙州具備了成為“準地級市”的潛力。

  趙州因區劃調整而改為趙縣

石家莊趙縣:一座古城,見證趙州興衰歷史

今天的趙州古城墻

  1912年,伴隨著辛亥革命的隆隆炮聲,遜帝溥儀被迫頒布了《退位詔書》,維持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權制度土崩瓦解。中華民國建立後,新政府開始推行地方行政改革,具體的做法是簡化行政層級。

  原來清朝的地方行政採取了省-道-府-縣的四級體制,同時每個省還有若干個和府基本平級的直隸州和直隸廳。另外,一些省的內部,還有一些和縣基本平級的散州和散廳。為了改變這種繁雜的管理模式,政府改四級體制為“省-道-縣”三級,於是,原來的正定府、河間府、順德府被撤銷建制。而屬於直隸州的定州、冀州、深州以及趙州就“降級”為了定縣、冀縣、深縣、趙縣。

  就這樣,原來轄六個縣的趙州就成了趙縣。行政上的“降級”,讓趙州的行政影響力大為下降。

  錯過鐵路導致趙州經濟地位下降

  晚清時期,京漢鐵路的修建打亂了原來冀中南的政治、經濟格局。趙州古城沒有了鐵路的“抓手”,經濟影響力也大為削弱。政治降級和經濟衰落的雙重打擊,最終讓趙州走向了下坡路。

  竣工於1906年的京漢鐵路(盧漢鐵路),自今天的北京城南下,一路經過河北的正定、順德、臨洺關和邯鄲等城鎮。趙州城正好處在鐵路線偏東南的位置,恰好和這條交通大動脈錯過。

  趙州本地有故事認為是京城的趙州籍高官曾勸説慈禧太后,京漢鐵路會破壞風水,影響趙州貢梨口感。於是太后同意鐵路線讓城別走,從此趙州古城錯過了京漢鐵路。但這一説法卻並不一定可靠。

  原因很簡單,京漢鐵路的線路勘測和最終確定是由工程師完成,慈禧不懂工程技術問題,未必會插手。另外,從今天的石家莊市區出發,需要走東南方向的308國道才能到趙縣縣城。而從石家莊市區直線南下到達今天的邢臺市,要節省不少路程。工程師沒有必要為了“照顧”趙州城而專門將鐵路線拉長,這在經濟上並不划算。

  就這樣,趙州古城錯過了京漢鐵路,也喪失了近代推動城市發展的交通大動脈,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城市經濟地位的下降。而處在鐵路交匯處的石家莊從一個小村子發展成了近代化的交通樞紐城市,京漢鐵路也鞏固了順德府(邢臺)作為區域中心的地位。一南一北的兩座城市的經濟輻射力,擠佔了趙州的經濟腹地,讓本來政治影響力大為下降的趙州從此走向了衰落。

  到了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時,趙縣已經成了石家莊專區的轄縣。這座有千年曆史的古城最終成了河北平原上的普通縣城。

  千年曆史留下深厚文化積澱

  不過,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給趙州城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今天的趙州城內還有大觀聖作碑、陀羅尼經幢、柏林禪寺以及安濟橋和永通橋這五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型別致、歷史悠久的安濟橋因為近代橋梁學家茅以升的文章而名揚天下,成了趙州古城的代表性建築。

  趙州城的文化積澱還遠不止這些。明朝中期的《趙州志》上曾記錄有獨具特色的“趙州十景”。時間回到500多年前,趙州城內商賈輻輳,柏林禪寺內香火氤氳,來自外地的善男信女們頂禮膜拜。馬車疾馳而過,城外驛道上騰起滾滾紅塵。

  可惜的是,厚實古樸的城墻在今天只剩下了城南的一片遺址。1083年曆史的經幢也禁不住歲月的風化,字跡逐漸變得模糊。在今天的趙縣城中,“天下趙州”的題字分外顯眼,只可惜,昔日繁華已經成了過眼雲煙。

  文並攝/河青新聞網記者郭會哲

編輯:李雨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