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美非遺裏的“浪漫七夕”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08-05 09:34:57

  原標題:2022年“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系列活動——“浪漫七夕”非遺主題展演展示在河北博物院舉行 河北大美非遺裏的“浪漫七夕”

【中首】河北大美非遺裏的“浪漫七夕”

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名草編技藝傳承人王群英現場展示“七夕”主題草編作品。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 攝

  “你走你那個山梁嘍我走我的溝,咱二人定記呀擺擺手……”一曲奔放輕快的平山閆三妮民歌《你走你那個山梁我走溝》,唱出了人們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8月4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2022年“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系列活動——“浪漫七夕”非遺主題展演展示活動在河北博物院舉行,讓大眾領略到河北非遺的浪漫色彩。

  沉浸體驗+創意創新

  助力非遺走進生活

  傳統節慶文化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在生動展現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一次非遺文化熏陶。當天的活動既包括曲藝、戲曲演出,又有民俗體驗,包括“浪漫七夕”非遺主題展演、“非遺女紅秀”創意作品展、非遺手工體驗、七夕習俗詩詞、“非遺巧娘秀”典型案例推介在內的眾多活動,深度助力非遺走進百姓生活,讓大眾沉浸式感受非遺手工技藝的獨特魅力。

  為了烘托溫馨浪漫的七夕氛圍,非遺主題展演中融入了評劇《花為媒》選段、冀東民歌《摘棉花》等多首與“花”相關的節目,還有西河大鼓《許仙遊湖》、魏縣落腔《藍橋會》選段、冀南四股弦《劉金定下南唐》選段等表現傳統愛情故事的非遺節目。這些或優美或輕快的演唱,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非遺如何傳承?創意創新提供了更多思路。活動現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名草編技藝傳承人王群英,佩戴草編耳環、項鍊,手中製作著一頂小巧玲瓏的草帽,展示著嫺熟的非遺技藝。不少觀眾圍著展臺上極具創意的非遺作品拍照留念。“只有通過不斷創新,讓非遺走進生活,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對於非遺的變與不變,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王群英就深有感觸。當時,她在大名縣一家草編企業做設計工作,看到産品缺少新意導致積壓,於是突發奇想設計了40套草編時裝,沒想到迅速成為“爆款”,從此堅定了她的草編創作道路。近年來,王群英創作出草編服裝系列、臉譜系列、屏風系列、國畫系列、草編書法系列、小飾物系列、兒童用品系列等千余種非遺創新産品,在不斷打開國內市場的同時還走出了國門。

  非遺傳承+創業實踐

  講述勵志河北故事

  “作為國家認定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擔負起傳承實踐的責任。”這次活動,國家級非遺項目冀南四股弦傳承人李會林讓兩個女兒李曉凡、李丹丹“擔綱”演出《劉金定下南唐》選段。“她們倆從小就在後臺看我演出,耳濡目染,自然而然走上了傳承的道路。”李會林笑著説,現在外孫、外孫女也都學起了四股弦。

  “不鋤地,不澆園,也要去看四股弦。”這句流傳于邯鄲魏縣周邊的俗語道出了當地百姓對四股弦的喜愛。李會林在當地組織成立了魏縣四股弦劇團。這個劇團沒有固定的專職演員,哪有演出活動,村民就聚在一起化粧打扮起來,登臺演出。截至目前,該劇團的足跡已經遍及晉、冀、魯、豫四省,還曾兩赴北京演出。演出結束時,李會林説:“希望通過更多的演出,把四股弦這種古老的傳統劇種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

  七夕的節日內涵並不只有愛情,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寓意女子的智慧和巧心。活動現場,七夕“非遺巧娘秀”典型案例展示區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國家級非遺項目京繡代表性傳承人梁淑平創辦龍鳳刺繡廠、定興縣燕都刺繡工藝品製造有限公司和京繡研究院,進行京繡産品生産和研發設計;省級非遺項目石家莊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邢蘭芳創辦冀蘭繡品牌,安置下崗女性再就業百餘人;廊坊市市級非遺項目核雕代表性傳承人王曉燕,從事核雕技藝40多年,建起“曉燕·核雕婦女微家”,在快手網絡平臺授課……河北眾多“非遺巧娘”,講述著她們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千家萬戶的感悟,傳播著河北女性親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七夕節不僅代表愛情,還代表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蘊含著當下女性勇敢、智慧、勤勞、自強的精神品格。”看完典型案例展示的一個個精彩故事,石家莊市民馬碩不禁由衷地讚嘆,這些女性勵志故事為傳統佳節植入更多的“時代元素”,讓“七夕文化”的時代感更強。(河北日報 記者曹錚)

編輯:康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