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潛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等級物種。2022年7月,在白洋淀觀測到雛鳥,這是首次在白洋淀發現。白洋淀已成為青頭潛鴨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
青頭潛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等級物種。2022年7月,在白洋淀觀測到雛鳥,這是首次在白洋淀發現。白洋淀已成為青頭潛鴨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
水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002年,白洋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科考有記載,後長期未觀測到。2022年7月發現5隻,併發現棲息地和繁殖地。
戴勝,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棲息于白洋淀淀邊林地。
白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等級物種,棲息于白洋淀淀區內。
黑翅長腳鷸,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棲息于府河、孝義河濕地、入淀河口、淀邊。
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古井再現清水油坊口村古井,位於愛國武術家霍元甲故鄉東光縣,建成于明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井深10米,上世紀80年代完全幹涸。2014年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後,地下水位不斷回升,古井又見清水,目前水面距地面2米。
河北省平原區深層地下水變幅圖(2020年—2021年)
白洋淀悠悠的碧、塞罕壩無邊的綠、城市天空如洗的藍,以及不斷“歸來”的野生物種……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照耀下的燕趙土地,秀美壯麗,生機勃發。
——煙波浩渺的水面上,一群青頭潛鴨幼鳥跟隨“父母”遊弋嬉戲。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在白洋淀棲息繁殖,成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佐證。
——泉水汩汩噴涌,水面像一顆碩大而晶瑩的藍寶石。狗頭泉、黑龍泉等泉眼復涌,為邢臺激活“水涌百穴,甘露爭溢”的歷史記憶。
——一口600多年曆史的古井,乾涸40年後又見清水。“醒來”的古井,為大運河畔的東光縣油坊口村增添了活力。
——同一個地點、同一個角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河北各城市的天空越來越藍。白天與藍天白雲為伴、晚上欣賞繁星閃爍,如今已經成了河北人的生活日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淀,“百泉”復涌,古井“醒來”,藍天白雲成為“常客”。這些河北生態環境改善的標誌性信號,正在無聲訴説著河北的生態之變、生態之美。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是習近平總書記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河北牢記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後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7%,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範例,全省森林覆蓋率由26%提高到35.3%,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逐步顯現,地下水位持續回升,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達到Ⅲ類,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十年來,河北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提升,正在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河北的天會更藍、山會更綠、水會更清。
文/河北日報記者蔡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