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歡歌笑語進萬家 共享文化人人誇——邯鄲市文藝“大篷車”進基層活動廣受群眾好評
天當劇幕,地當舞臺,歌聲嘹亮,舞步翩躚。
2022年6月份以來,邯鄲市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組織開展了文藝“大篷車”進基層活動。活動把舞臺搭在田間地頭,將演出送到百姓身邊,不僅活躍了群眾生活,還帶動群眾踴躍參與,激發了基層文化活力,廣受群眾好評。
在涉縣神頭鄉江家莊村,村民們自編自演的鼓舞《開門紅》以歡快的節奏、統一的步調,在雙手翻飛交錯擊鼓聲中拉開整場演出序幕,贏得了熱情回應;地方戲武安落子《誇官》以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劇中人物展現得淋漓盡致。“節目花樣新,演員還有我們自己村的人,熱熱鬧鬧接地氣!”江家莊村村民王明文在演出結束後連連稱讚。
在肥鄉區大寺上鎮鄭莊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紅一齣場,就博得台下觀眾陣陣掌聲,憑藉手、眼、身、法、步的演繹和字正腔圓的唱功,更引得觀眾連聲叫好。“俺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呀,就喜歡聽戲瞧戲,這些演員大熱天的專程來為我們表演,真是太感謝了!”村民鄭秀英説,“這演出看得過癮!”
在館陶縣壽山寺鄉翟莊村,村民們早早來到演出地點等待演出。“最後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的老棉襖蓋在了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到戰場……”歌曲《天下鄉親》道出軍民魚水情、軍民一家親的真諦,使得開場即高潮。“節目精彩,演員專業,希望以後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豐富咱老百姓的生活!”翟莊村村民李文忠向演員豎起大拇指。
在曲周縣安寨鎮前衙村,富含濃郁鄉土氣息的豫劇《倒楣大叔的婚事》將演出推向高潮,跌宕起伏的劇情、幽默滑稽的語言,令現場笑聲不斷。情景劇《財禮彩禮》從現實出發,倡導移風易俗,觀眾好評如潮。“説的唱的都是咱老百姓身邊的事兒,宣傳正能量,摒棄舊習俗,演出很有教育意義。”前衙村黨支部書記龍書云感慨道。
在邯山區滏三社區,一群小朋友將青年演員郭奧星團團圍住,他表演的川劇《變臉》在瞬息間變換多種人物臉譜,令孩子們瞠目結舌,歡呼鼓舞。“小朋友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川劇變臉,印象也沒那麼深刻,這次能這麼近距離觀看變臉表演,別説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感到很震撼!”社區居民劉蘋説,送到家門口的文藝演出,不僅豐富了成年人的文化生活,還讓小孩子“見了世面”。
“你點單,我來送”,科學制定的“文化菜單”,更讓群眾喜聞樂見。
“除了市藝術團,我們還吸納了市東風劇團、市平調落子劇團、市群藝館等諸多優秀演員參演。為使演出不單調,我們在節目設置上儘量豐富,歌曲、舞蹈、戲曲、小品、器樂演奏等一應俱全。”國家一級演員、市藝術團團長馬會春負責組織演出人員,常年參加惠民文藝演出的他深知群眾喜好。“老百姓愛看什麼,我們就演什麼,只有演到群眾心坎裏去了,給群眾送去的文化餐才算得上是‘美味’。”
人人共享文化,人人參與其中。文藝“大篷車”進基層活動自開展以來,各縣(市、區)還廣泛動員廣大基層群眾積極參與,共同掀起了群眾文化活動新高潮。
在魏縣李辛莊村,村民劉少玉帶領自己的好姐妹,為父老鄉親展示了多年來的廣場舞成果,李金環和王振芳作為戲曲愛好者紛紛“亮嗓”;在肥鄉區趙都水鎮景區,智勇武校的學生們表演的中華武術鏗鏘有力,打架子鼓的小朋友在專業演員面前也毫不遜色;在臨漳縣東狄邱村,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村民共同演繹《中華情》,原創歌曲《臨漳之戀》引發現場共鳴;在復興區鐵路大院社區,大眾口琴樂隊的口琴演奏慷慨悠揚,社區舞蹈隊、健身操隊各展風采……
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如今,“大篷車”走到哪,哪就留下一串串歡聲笑語。“文藝‘大篷車’進基層活動,順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文化的美好需求,展現了新時期邯鄲的人文精神面貌,更凝聚起邯鄲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強大精神力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活動開展以來,文藝“大篷車”已走進14個縣市區,為上萬名群眾帶去30余場精彩演出,接下來,文藝“大篷車”還將繼續搭建流動舞臺,為廣大基層群眾送去歡樂、帶去祝福。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 記者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