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創”成果展河北創新創業亮點: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09-19 14:44:36

  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從“雙創”成果展看河北創新創業亮點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已經成為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棗”夢工廠,酸棗産業賦能太行山區鄉村振興;“e網無蟲”,優質蔬菜技術開發助菜農增收致富……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期間,河北雲上展示了一大批創新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的典型案例,有效激發了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在廣大農村地區掀起了一股幹事創業的熱潮。

  集聚創新資源

  打造優勢特色産業

  酸棗,別看個頭小,營養價值卻很高,也具有藥用價值。河北“雙創”活動周雲展館裏,很多創新創業的生動典型引人關注,“棗”夢工廠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高江杉是河北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大四學生。近年來,作為“棗”夢工廠項目團隊負責人,她和十幾名團隊成員多次深入太行山區,實地考察多個酸棗種植基地和加工車間。

  “太行山區具有悠久的酸棗種植歷史,但是由於棗仁處理成本高、污水排放量大、規模化程度低等問題,酸棗産業發展並不樂觀。”高江杉告訴記者,項目團隊聯動政府、企業、高校、農戶多方合作,將酸棗上游種植、中游加工、下游行銷深度融合,助力太行山區酸棗産業優化升級。

  高江杉説,項目團隊建立“農戶—村集體初級廠—深加工企業、研究院”的合作模式,通過對農戶、當地小微加工企業進行初加工技術培訓和酸棗價值科普,實現高價值轉化。結合高校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院,依託專利技術,進行酸棗精深加工,提取皂苷等核心成分。項目團隊取得自主研發國家專利6項,研究院相關技術專利授權60余項。

  通過“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方式,利用“社區體驗+知識分享+電商直播”的數字矩陣行銷模式,項目團隊建立藥食工坊體驗平臺,在讚皇縣等地申請獲批標準化生産基地,聯動抖音成立直播生態産業園。先後帶動讚皇縣饒羊村、孤山村,阜平縣萬寶莊村、福子裕村等多個鄉村開展酸棗種植、加工,助力村民豐産增收。

  讓所學在農村大地生根發芽,為鄉村産業發展賦能,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深入農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河北農業大學“阜平第一椿”項目團隊,2018年深入阜平縣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資源調查,在摸清資源家底的基礎上,針對阜平縣資源特點開展了香椿産業評價與規劃設計。

  “香椿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適宜在阜平當地種植。”“阜平第一椿”項目團隊負責人段卓然説,團隊在阜平縣建設苗木繁育基地4個,繁育香椿苗木630余萬株,香椿栽植面積達1500畝,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打通産銷鏈條,建設完成春天小鎮農文旅融合綜合體。

  通過打造高校引領、政府搭臺、龍頭帶頭、農戶參與的香椿産業新模式,“阜平第一椿”項目實現經濟效益2547萬元,累計為7500余人次提供就業機會,土地效益每畝每年提升1500元,土地利用率提高150%。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農村創新資源短缺,農村向來被認為沒有“雙創”環境。但伴隨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農村已經成了大批創業者爭相亮相的舞臺,鄉村創業從平臺載體到服務保障都有了改觀。

  2022年以來,河北積極謀劃“雙創”引領鄉村振興舉措和重點活動,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復員軍人等重點群體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聚焦鄉村産業發展,突出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應用推廣,整合農村分散資源,吸引更多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培育打造農村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推動特色産業規模化、集群化和高品質發展。

  聚力人才支撐

  激發鄉村創新活力

  針對大棚蔬菜蟲害重、監測難、農殘高、防治少的痛點,河北農業大學“e網無蟲”項目團隊設計出一系列設備,利用AI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物聯網等技術,對害蟲進行自動識別分類、計數和預警,及時消滅蟲害。

  “我們歷時5年進行社會實踐與調查研究,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防治害蟲,通過精準檢測和綠色防控讓大家吃上真正優質安全的蔬菜。”“e網無蟲”項目團隊負責人李旭昭告訴記者,團隊自主研發出微小害蟲智慧監測設備、中大型智慧害蟲監測設備、“震、吹、吸”三位一體智慧滅蟲設備和廣譜性引誘劑,物理防控設備一次性滅蟲率可達80%至90%,達到快速高效的物理防治效果。

  李旭昭舉例説,肅寧綠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有200多畝大棚蔬菜,蔬菜年産量達700噸,在“e網無蟲”系列設備幫助下,示範園種植的番茄、黃瓜均得到綠色食品認證。

  目前,“e網無蟲”項目團隊累計服務蔬菜大棚1500余畝,覆蓋黃瓜、番茄等20多種設施蔬菜,間接幫助5000余名菜農增收致富。

  注重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近年來,河北各地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在滄縣興濟鎮趙莊子村,“90後”張宸2013年從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後返鄉,當起了一名新型職業農民。她牽頭組建了滄縣鑫翰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開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為農民提供耕、種、管、收、加、儲、銷一體化的生産服務。

  2018年,張宸又與國家農業智慧裝備中心、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合作,搭建起了農業全程機械化平臺,給農機裝上了北斗導航和自動設備,實現了規模化、自動化精準作業。

  張宸告訴記者,合作社現流轉土地13850畝,託管土地29500畝,每年社員分紅資金約110萬元,85%的日常生産實現了自動化,農業生産科技化程度達到99%。

  “未來,我希望合作社能在智慧農業方面快速發展,讓農産品大範圍走向全國市場,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一起投身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張宸説。

  鄉村振興,産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2022年以來,河北強化鄉村振興人才保障,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各級黨委人才工作部署推動,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積極搭建平臺,推動退役軍人返鄉入鄉就業創業。利用選調生招錄、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等政策,引進優秀和短缺的專業人才進入“三農”工作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河北日報 記者郝東偉)

編輯:李雨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