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線行】邯鄲市復興區 文明實踐有陣地接地氣聚人氣
復興區“惠民實踐團”聯動宣講活動走進六二社區。圖為志願者在進行理論宣講。邯鄲市復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日前,在邯鄲市復興區百家村街道北崗院票友劇場,一場文藝匯演正在進行,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台下觀眾陣陣掌聲和稱讚。
這個票友劇場被廣大居民稱為“群眾大舞臺”,它的前身是一座廢棄的鍋爐房。“北崗院是一個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佔小區人口的70%。”百家村街道黨工委書記牛雪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街道以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場地、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為出發點,經過充分調研、走訪、勘驗,最終將北崗院西北角佔地約150平方米的廢棄鍋爐房打造為票友劇場,免費向群眾開放。
今年58歲的北崗院居民郭慶祥是個戲劇愛好者,自打有了票友劇場,每次有文藝演出,他都積極參與。“我年輕時就愛唱戲,現在終於有機會過把癮了。”郭慶祥笑著説。
“群眾的心聲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將依託票友劇場這個新陣地,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把小劇場真正辦成群眾身邊的‘大舞臺’。”牛雪説。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邯鄲市復興區秉承“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的理念,充分整合轄區資源,高品質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一樓綜合活動室排練歌聲陣陣、二樓書畫室翰墨飄香……百家村街道按照有機構、有場所、有標識、有隊伍、有項目、有渠道的“六有”標準,抓實組織領導、經費統籌、督導機制“三項保障”,整合轄區六二社區50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資源,高標準完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陣地建設工作。
百家村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設置了“3+X”功能室,即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志願服務室、綜合活動室等,開展文明宣講、志願服務的同時,還滿足了社區居民運動健身、跳舞唱歌、書畫閱覽等多項活動需求,成為群眾的“百姓之家”。
有了陣地,如何將文明實踐落到實處?邯鄲市復興區突出品牌建設,做好結合融入文章,依託陣地廣泛開展理論學習宣講、環境衛生整治、扶貧濟困幫扶等,讓文明實踐活動更加有聲有色。
“在塞罕壩人心中,最早讓落葉松在塞罕壩大面積紮根的‘老書記’王尚海,就是一棵挺拔的青松。”日前,百家村街道五一八社區,邯鄲市百姓故事宣講員張靜以“王尚海——塞罕壩上‘一棵松’”為主題向居民講述王尚海的感人故事,樸實的話語直抵人心,飽含深情,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2022年以來,邯鄲市復興區依託“惠民實踐團”聯動宣講活動,開展理論、文藝、典型、百姓、國防“五個講”活動,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確保黨的創新理論進頭腦、優質資源下基層、便民服務惠民生,計劃全年開展相關活動500場次。
理論宣講接地氣,文明實踐有人氣。
“蘆奶奶,我們來看您了!有什麼需要和困難您跟我們説,我們想辦法解決。”日前,在邯鄲市復興區彭家寨鄉王郎社區,10余名社區志願者來到94歲的獨居老人蘆奶奶家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大家有的打掃衛生,有的與老人拉家常。
看到這麼多志願者來到家中,蘆奶奶激動地説:“謝謝大家這麼關心我,你們經常來陪我聊天,我感覺沒那麼孤單了。”
一抹“志願紅”,溫暖百姓心。
小區地面臟了,他們主動清掃乾淨;誰家有了矛盾,他們化身“幫大哥”“幫大姐”從中調解;對於孤寡老人,他們主動上門,幫忙照顧……如今,在邯鄲市復興區,有困難找“紅馬甲”,有時間當“紅馬甲”,正逐漸成為群眾共識。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28支志願服務隊,志願者3萬餘人。
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就延伸到哪。“聚焦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方式,豐富實踐內容,我們將以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有溫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行動溫暖千家萬戶,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邯鄲市復興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