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進培育大數據産業鏈企業63家 投入運營伺服器103萬台—— 我市深耕大數據産業打造京津冀“藍色大腦”
編制系列規劃方案、優化産業發展佈局、建設通信基礎設施……我市搶抓發展後奧運經濟、建設“首都兩區”、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等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區位、生態、能源、網絡等優勢,強力推進大數據産業發展,引進培育大數據産業鏈企業63家,投入運營伺服器103萬台,實現逐年快速增長,已成為全國大數據産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
“去年以來,我們對標雄安新區、廊坊臨空經濟區,不斷完善産業基地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了《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發展規劃》及17個專項規劃。産業基地佔地面積15000畝,確定了‘兩中心、一基地’的産業功能定位。目前産業基地已落地秦淮數據、騰訊科技、合盈數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11家數據中心企業,落地軟通動力、競業達2家軟體龍頭企業。”懷來數據經濟局負責人曹錦斌介紹。
而在全市,相繼制定出臺了《中國數壩·張家口市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張家口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張家口市5G發展規劃(2020—2025年)》《張家口市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等規劃和方案,形成了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較強的大數據産業發展頂層設計體系。
特別是今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正式復函同意在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規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張家口成為京津冀地區唯一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為加快推進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我市成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集群建設過程中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進一步完善産業發展基礎,優化産業佈局,構建特色突出、集約高效的“一帶三區多園”空間佈局,推動大數據核心産業鏈及關聯産業集聚發展,形成功能錯位、特色鮮明、協同聯動的大數據發展格局。
以綠色大數據存儲為牽引,全市逐步形成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張北雲計算基地等多個核心産業園區。阿裏張北小二台、騰訊懷來雲等13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投運伺服器103萬台,合盈數據等11個數據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中國電信數據中心等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張北雲計算基地、懷來數據中心基地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數據港—阿裡巴巴張北中都草原、騰訊懷來東園雲等5個數據中心被評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秦淮數據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成為張家口首家境外上市公司。華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寶之雲華北基地項目在宣化區開工建設。
在大力發展數據存儲的同時,我市積極發展大數據裝備製造等數據中心的上下游産業。在産業鏈硬體製造側,秦淮裝備製造産業園項目開工建設,寶德數壩數字産業(河北)有限公司下線首臺本地生産的伺服器。在應用側,帶動字節跳動、華為等知名數據應用用戶開展運營服務合作,網庫集團中國新能源産業互聯網數字總部基地落戶張北,一期已上線風機、配電箱等10個新能源産業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引進和培育大數據産業鏈企業63家。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實現增加值120.7億元,同比增長72.7%,佔全市G D P的比重達到7%。
發展大數據産業,可靠的電力供應是基礎保障。依託我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優勢,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積極打造超大規模“源網荷儲”實踐,利用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四方協作機制”,在張北、沽源等風光電富集區域建設風光電一體化電站,作為發電側,持續産生綠色電力,通過電網傳輸到懷來大數據中心集群消納側,實現綠電企業以優惠價格為數據中心提供綠電,首期25萬千瓦項目已于5月在沽源縣開工建設,預計11月底實現並網發電,大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使用佔比,有效破解了能源瓶頸。
此外,我市大力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建成直連北京骨幹路由,張家口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全省首條通達我國互聯網國際出入口的直聯高速通道,區域國際通信網絡性能和服務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為加快大數據産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張家口日報 記者 王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