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家門口建起“文化客廳”
來源:河北日報  |  2022-11-13 14:10:35

  原標題:率先探索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設,52座文化名家工作室點亮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石家莊:家門口建起“文化客廳”

  “一下能看到這麼多名家作品,還能和名家面對面交流,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從家門口建起“任源藝術空間”,石家莊市格調春天小區居民馬曉燕有時買完菜、吃過飯就來轉轉,“出門就能到,簡直是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任源藝術空間”是石家莊在市區建起的第一家文化名家工作室,位於維明南大街一家臨街茶社內。11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任源藝術空間”。木制牌匾上,六個黃色的大字,溫暖而雅致。推門而入,茶韻悠悠,書畫添香,一種文化的情思和美好的情感油然而生。

  煮上一壺好客的茶,品幾盅,幾位被室內書畫感染的文友便侃侃而談,或揮毫寫詩,或潑墨作畫。這樣的場景,在工作室時時上演。文友,有名家,有業餘愛好者,最多的,是小區周邊的普通居民。

  工作室分為上下兩層,一樓西側是展覽展示區,翠竹婆娑、古樂輕淌。東側是免費閱讀區,陳列著書法入門和名家臨摹作品,便於書法愛好者查閱和學習。三三兩兩的市民在一幅幅或氣勢磅薄、或飄逸灑脫的書法作品前駐足良久,細細品味:“這是我們花錢也找不到的精神家園!”

  沿著古香古色的木制樓梯拾級而上,是藝術創作區和互動交流區。書法名家任源正從書法用筆、結構、章法、氣韻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與現場十余名書法愛好者零距離交流。馬曉燕自從退休後就“迷”上了書法,她説:“以前只能臨摹名家作品,很高興能有機會當面請教,在這個小區居住太幸福了。”

  如何真正對接群眾需求,在方寸之間營造“詩與遠方”?工作室建在社區附近底商,可輻射周邊10個生活小區6200多位居民。這裡鮮花環繞,茶韻飄香,可以小坐,可以伏案,可以隨意瀏覽圖書,甚至可以聽一場講座,看一個小型展覽,氣氛自由輕鬆、溫暖親切,更像一座城市書房。成立3個多月來,開展參觀交流等各類文化活動81場次,以頗具“煙火氣”的姿態迎來1700多名各年齡層次的參觀者,最小的只有七八歲,最年長的要有七八十歲。

  “與名家大咖‘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接受指導,人人都能參與藝術創作,不花一分錢就可以享受到高雅藝術。”石家莊市橋西區新石街道南二環社區黨委書記靳曉華感受深切,通過“大咖”影響力,激發了居民“追星”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熱情,更帶動了以名家為主導的更多社會資源向社區匯聚。

  既要把周邊居民“請進來”,還要讓文化名家“走出去”。“社區因為工作室而變得豐富、有品位,藝術家也能在社區採擷素材、汲取靈感。”這些天,靳曉華正跟“任源藝術空間”謀劃對接各類文化名家資源,準備把更多的名家請進社區,創辦國畫、書法等零門檻免費教學課程,舉辦詩歌朗誦等文化活動,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可互動、可參與的文化服務。

  “任源藝術空間”只是石家莊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石家莊市以創建市民身邊的文化名家工作室為切入點,率先探索打造52家涵蓋書法、美術、戲曲、寫作、音樂等多個門類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載體。

  “群眾在哪、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哪,工作室的舞臺就定位在哪。”石家莊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韓振民介紹,充分發揮省會文化資源優勢,我們著力打造群眾身邊的人文公共空間,讓廣大市民在閒暇時間、茶余飯後,就能享受文化魅力,感受名家風采,不斷提升省會文化品位。

  在許荷英戲劇家工作室,你可以盡情欣賞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精彩絕倫的戲劇表演;在孫昊鵬音樂家工作室,你可以駐足聆聽宛轉悠揚的古琴獨奏;在程雪莉作家工作室,你可以走進作家的精神世界,一起探尋寫作精髓……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空間,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逐漸成為人們打卡的文化新地標,在朋友圈刷屏。

  更讓人期待的是,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更多文化名家工作室建成投用,這些散落在石家莊各個角落的公共文化空間,將會潛移默化地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改變市民生活習慣,它們就像一顆顆種子,伴隨著城市發展生根發芽、蓬勃生長。(河北日報 記者 周潔 董昌)

編輯:張瞬晗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