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王珊珊):冬閒時節,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群英的草編藝術展廳裏,草編京劇臉譜、草編十二生肖、草編飾品、草編屏風、草編壁畫和草編時裝等藝術作品栩栩如生,呈現出奇妙的視覺盛宴。
遊客在草編藝術展廳參觀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草編藝術作品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編織草編需要就地取材,不同的植物原料所呈現的風格也大不相同。大名縣城外、大運河澆灌的千頃良田,為草編技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説話間,王群英用一把麥草、幾根秸稈,上挑下掐、編織纏繞,不一會兒就編成一條長長的草辮。“這就是‘7股辮’,即用7股麥稈編成辮狀的材料。‘7股辮’經過草編從業者的巧手,可以編成草帽、提籃、坐墊、門簾等藝術作品。”王群英介紹,這種用7股麥稈編織的技法,大名衛運河畔的農民老少皆會、婦孺皆能。
草編藝術作品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草編藝術作品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從構思到繪圖再到手工創作,完成一個草編藝術作品需要經過選、蒸、漂、染、繡、串、纏等十幾道工序。在一代又一代手藝人的傳承下,大名草編技藝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目前,大名縣形成了時裝、京劇臉譜、屏風、國畫、成語故事、麥稈畫等十大草編藝術系列,共2000多個品種。
草編藝術作品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草編從業者在編織草編藝術作品 供圖 邯鄲市大名縣委宣傳部
經過不斷發展,草編加工産業已成為大名縣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目前,大名縣擁有群英草編藝術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以草編工藝為主的公司30余家,近10萬名農村婦女從事草編工藝,産業聚集度高,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平均每人年增收15000—25000元,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大名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楊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