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記者 王珊珊):1月8日,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金鼎古籍印刷廠線裝書非遺工坊,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有序忙碌著。
工人為線裝書折頁 攝影 劉天奇
工人為線裝書手工縫線 攝影 劉天奇
“我們正在為客戶趕制一批國學圖書。要想將印好的宣紙裝幀成一本線裝書,需要經過理料、折頁、齊欄打眼、穿紙釘、切書、包角、復口、訂書等十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縫線工人徐春香説。
工人在製版印刷線裝書 攝影 侯緒樂
據了解,線裝書是以線類進行裝訂的圖書類型,始於宋代,盛于清代。因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中國元素,線裝書一直被視為圖書中的精品。河北省吳橋縣線裝書工藝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吳橋金鼎古籍印刷廠是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線裝書製作技藝保護單位,已加工各種古籍圖書300萬餘冊,年産值達2500萬元。
古籍展館陳列的線裝古籍圖書 攝影 劉天奇
近年來,吳橋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打造了11家非遺工坊,開發非遺文創産品,探索出了“非遺工坊+”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非遺産業保護髮展傳承之路。
古籍展館陳列的線裝古籍圖書 攝影 劉天奇
為全面展示線裝書工藝,保護傳承非遺文化,2015年,吳橋縣興建了線裝書博物館,館內全面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原版原樣影印圖書——520函5020冊的雍正銅活字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此外,國學館、方志館、家譜館陳列了國學類、縣誌類、家譜類古籍,並有鉛活字展示、古籍本展示等。
線裝古籍巨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攝影 劉天奇
河北省線裝書工藝非遺傳承人谷秋生介紹,吳橋線裝書非遺工坊是滄州市首批非遺工坊掛牌企業之一,公司現有員工120余名,每一個員工都通曉線裝書的傳統技藝。同時,公司還將折頁、裝盒等零散活分發給附近農民,讓更多人用雙手去觸摸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