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北消息(李雨馨):“咱們創作寫意畫,渲染時要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近日,在石家莊市新華區肖建科書畫家工作室,“三月春光美 巧手繪華章”主題書畫鑒賞與體驗活動火熱進行。中國美協會員、省女畫家協會主席劉麗正在給大家講解用墨濃淡的技巧、色彩原理的運用,以及空間、透視、構圖等實用技能。
近年來,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石家莊市新華區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品質,建設了一大批關注市民新需求、符合時代新趨勢、融合發展新理念的公共文化空間,“文化名家工作室”“非遺展館”“公共圖書館”等文化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商圈、特色街區、社區周邊等不同類型的公共場所,逐漸成為人們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社區青少年在程雪莉工作室閱讀繪本故事 供圖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公共文化空間打造“新地標”
在祁海峰美術家工作室,群眾認真傾聽畫家對美術名作的解讀;在劉金凱書法家工作室,書法愛好者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毛筆字;在郭氏鐵板浮雕工作室,小朋友們嘗試在鐵板上敲出自己的作品;在張勇音樂家工作室,周圍居民每天都過來欣賞一段優美音樂……
“我是名書法愛好者,茶余飯後就能‘零距離’跟書法家學習書寫技巧,看看這的展覽,接受藝術熏陶,感受名家風采。”家住新華區林蔭大院的張先生説。
“為進一步縮短文化名家和老百姓的距離,今年我們聯合區教育局、區文體局開展了2023年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將非遺項目和各藝術工作室的聯繫方式向全區公開,鼓勵學校和社區主動開展文化活動,目前已累計收到應邀場次685場,真正做到讓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新華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玉傑介紹。
2022年以來,石家莊市新華區統籌考慮涉及書法、美術、曲藝、文學等不同文化門類的特點、周邊環境和個人意願,吸引文化名家入駐,充分發揮各自創作生産、人才培養、展覽展示、文化雅集、講座交流、研習傳承等功能,打造城市人文公共空間,大力開展“家門口”的文化藝術普及、優秀文化傳承等活動,讓文化的種子在基層、群眾中落地開花。
居民參觀手工製作的虎頭鞋和刺繡作品 供圖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公共文化空間玩出“新花樣”
聽故事、做手工、學技藝......在石家莊市新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展館,不少居民前來打卡。傳統織染、緙絲、刺繡、傳統服飾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在非遺館內集中陳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現場講解,讓參觀者通過沉浸式體驗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非遺項目傳承人張麗娟為參觀者講解手工製品 供圖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居民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展館觀看傳統服飾 供圖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二樓設有圖書室,一樓有非遺文化展館和展覽大廳,四樓有演出大廳,定期有惠民演出和各種主題性展覽。”新華區文體局局長劉斌介紹,自2021年3月石家莊市新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以來,該中心堅持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逐漸成為社區居民“家門口的文化陣地”。
居民們在新華區文明實踐中心體驗漢服之美 供圖 石家莊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石家莊市新華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標準,實現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街道辦事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社區居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的目標,更好滿足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整合全區資源陣地、精準開展服務,充分發揮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定期組織策劃非遺項目主題性展覽、惠民演出等群眾認可度高的文化活動;通過實物展示、互動體驗、文藝創作等方式不斷推進優質文化服務基層,為居民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